甘孜州文化事业发展问题及政策措施研究报告.docVIP

甘孜州文化事业发展问题及政策措施研究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孜州文化事业发展问题及政策措施研究报告

甘孜州文化事业发展问题及政策措施研究报告 作者:舒明康 单位: HYPERLINK /ep_detail.asp?ep_id=8067 \t _blank 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局、新闻出版(版权)局 发表于:2008-4-11 人气:270 ?   一、州情概况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东连阿坝州和雅安地区,南接凉山州,北接青海玉树、果洛州。全州幅员面积15.3万平方公里,辖18个县、1个县级行政管理区(海螺沟景区管理局),325个乡(镇),2458个行政村,总人口93万人(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78.4%),人口密度为5.84人/平方公里,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市(州)。全州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作为我国三大藏区中康巴藏区的核心地区,甘孜州自古以来一直在政治、军事上发挥着东屏四川、南控云南、西摄西藏、北啸青海的重要作用,乃“入藏之咽喉”、“治藏之依托”、“控驭青滇之锁钥”,清康熙时期就有了“治藏必先安康”之说。 甘孜州是全国第二大藏区即四川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系我国第一个成立的专区级少数民族自治州,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由于地处川藏高原战略要地,相邻不同的民族区域,加之特定的人文地理环境,我州在社会结构、人文历史、传统文化渊源、宗教文化影响等方面对整个藏区的安定团结具有十分重要影响。同时,因我州境内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条件艰苦,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低,色达、石渠、新龙、雅江、理塘五县目前仍为国定贫困县,全州人均年收入在683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达34万人之多,而人均年收入在944元以下的相对贫困人口也有12万人,贫困人口约占全州总人口的一半,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因此,发展和稳定的任务都十分繁重。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镕基同志关于“稳藏必先安康”、“安康必先通康”的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我州在全国藏区稳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心下,通过全州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州经济在实现战略性调整、恢复性增长的同时,已开始进入加快发展的时期,生态能源、生态旅游、生态农牧业、生态药业、优势矿业、民族文化等支柱产业正在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发优势日益凸现。2006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0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22亿元,较上年增长14%、增长5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34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82元。 二、文化资源概述 ??甘孜州历史上是古康藏卫三区之一,俗称康,也称康巴地区,是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康巴文化的诞生地,民族文化独特而底蕴深厚,源远流长。蜚声海内外,享有宇宙歌曲的美誉《康定情歌》就诞生在这里;著名的德格印经院,藏区三大印经院之一,是迄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藏族印经院,素有“雪域文化宝库”的美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定铁索桥,因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有着重要的革命历史意义而闻名于世;极富神奇色彩的佛教文化深入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活之中,佛教教派齐全,五教并举,大小寺庙500余座;藏族文学源远流长,植根于康巴大地,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便是康巴民族文学中最亮丽的一笔;可与西北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媲美的“茶马互市”古道横贯全境,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及古建筑文化,风格各异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民风民俗和展示各地风貌的民族文化,遍布全州各地的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宗教文物等这些历史悠久、极富民族特色,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康巴文化。被称为康定情歌的故乡、康巴文化发祥地、格萨尔王故里、香格里拉核心区、茶马古道中枢、嘉绒文化中心。 甘孜州作为我国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并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通过不断衍变、传承,形成了独有的民族性、历史性和唯一性特征。全州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55处,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5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3个,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8个。 三、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甘孜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甘孜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四川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继承、创新和繁荣民族文化传统,坚持党的文艺工作方针政策,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截止2006年,全州县级以上文化事业单位有43个,其中州级文化事业单位6个(州歌舞团、州新华书店、州文化馆、州图书馆、州藏博馆和康定剧场),县级文化事业单位37个(18个县级文化馆含图书馆和文管所、17个县级新华书店、2个县级单列文管所)。2001年全州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实施在325个乡(镇)设立了“文化广电服务中心”,人员编制2至3名,目前已有175个乡(镇)分别配备了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