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民权运动和人本思想对社会保障影响.docVIP

二十世纪民权运动和人本思想对社会保障影响.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十世纪民权运动和人本思想对社会保障影响

二十世纪民权运动和人本思想对社会保障的影响    摘 要: 当代社会保障是20世纪人权运动和民生权利诉求的自然结果,其中包括罗斯福的四大自由、贝弗里奇的社会服务报告以及中国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运动。二战以后,罗尔斯等人的哲学思考进一步促进了社会保障向弱势群体的倾斜。自由资本主义导致的不平等和贫富悬殊需要依靠国家干预的力量得到修正和补偿。    关键词: 民生问题; 社会保障; 国民教育   中图分类号: C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0)04--0081-04      Enlightenment from the Civil-Rights Movement Social Security in 20th Century   CHENGLei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 Dalian 116025, China)    Abstract: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security system stems from the human rights movement and the civil rights educatio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Especially including Roosevelt’s four freedoms, the Beveridge’s report on social insurance and allied services, and civilian education in China’s rural areas by Dr.Yan. After the World War Ⅱ, some philosophers, like John Rawls etc, think further and promote the social security to a new point. The government will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the inequality and eliminating the poverty.    Key words: civil rights;social security;national educatio       一、欧洲社会保障和福利进步的历史    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欧洲,由于机器代替人工,单个家庭的保障作用减弱,对社会和国家提供的保障要求渐次增强。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诞生在“圈地运动”、“羊吃人”现象之后,由于社会剧烈动荡,贫富矛盾激化,政府出面承担灾民救济的责任,提供就业、抚老助幼和照顾残疾人的工作,目的在于消除社会动荡,稳定资产阶级自由发展的社会环境。霍布斯(1588-1679)在《利维坦》中提到“许多人由于不可避免的偶然事故而无法依靠劳动维持生活,我们不应当任其由私人慈善事业救济,而应当根据自然需要的要求,由国家法律规定供养。”[1]后世的国家干预思想和社会保障制度无不遵循国家责任的理念:“所有的商品(广义上理解,包括自由和机会)都应当平等分配,除非不平等的分配有利于生活极其困难的个体或群体。……国家应该有合法的、普遍平等的再分配作用。”[2]    自由市场经济的奠基人亚当#8226;斯密(1723-1790)在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提出基于每个人的“利己之心”可以使每个人在诚实不欺的道德约束下完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性循环;1776年《国富论》发表,提出用“看不见的手”:自由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指导人们的经济行为,把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建立在商人自己的“理性”道德基础之上。然而,20世纪初波及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使人们不再迷信自由竞争“无形之手”的功用,伴以两次世界大战的拼杀,哲人开始深刻思考人类的命运以及解脱苦难谋求进步的途径。经济学家也从资本主义体制内部寻找救济途径,著名的就是以《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风行世界的凯恩斯(1883-1946)主义,开启国家干预人们经济生活的先河。    作为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发源地,英国既有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作理论先导,随后牛津大学经济学家贝弗里奇(1879-1963)根据自己领导的课题组研究成果,1942年向政府提交了《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报告书》,即《贝弗里奇报告》。奠定了二战以后英国作为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该报告指出“贫困(want)仅仅是英国战后重建需要解决的五大问题之一,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最容易解决的一个问题。”①后来的事实也印证了此一点:“物质的改善只是一种方法,人的改造才是最高终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