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30课诗四首教学幻灯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上册30课诗四首教学幻灯片.ppt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这也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诗人采用正面描写,展现出映入眼帘的雄阔景象:苍茫起伏的群山,随着船行不断消失,眼前出现了广阔无垠的平原。一泻千里的江水,流入辽阔无边的荒原,滚滚东流。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赏析“随”“入” “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和平野的位置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形象生动,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诗中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来描绘江天的美景的?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描绘近景,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犹如天上飞下的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日间仰视所见,描绘远景,仰望天空,变幻无穷的云彩在日光下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景观壮阔,远近景结合;给人空间感和流动感。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渡荆门送别 ---李白 使至塞上 ---王维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归田。从此过上隐居躬耕田园的生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 *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他不愿在黑暗的官场上生活,回到了农村田园。这首诗便描写了他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动的生活。劳动十分艰辛,露水打湿了衣衫,但诗人说:只有坚持自己的理想才是最珍贵的。         归 园 田 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 晨兴:早起。理:治理。 荒秽(huì):杂草丛生。 带月:顶着月亮。 荷(hè)锄:扛着锄头。 道狭(xiá):道窄。 沾(zhān):沾湿 但使:只要让。 愿无违(wéi):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归 园 田 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 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 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思考:“草盛豆苗稀”一句表明了什么? 这是本诗的第一层,交代了劳动的 ,以及 。 地点 劳动的收获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晨兴: 早上起来。 荒秽: 丛生的杂草。   前1句体现了农家生活的 ,“带月荷锄归”一句,展现了一幅美丽的“ 图”。优美的月色描写表现出者 , 反而 。 扛着锄头。 带月: 顶着月亮。 荷锄: 艰辛 月下归耕 不以为苦 享受这劳作的乐趣 名句: 1、从何而归? 2、归去何处? 3、为何而归? 4、归去如何? 1.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人融情于景,本诗都描写了哪些景? 前三句均为写景①南山下的田地,豆苗淹没在杂草之中;②诗人早晨便到田地里锄草,待到晚上才扛着锄头回来了;③诗人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在回来的路上,草叶上的露水打湿了他的衣裳。 2.从这三个画面看,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是一种什么情况? 陶渊明不是个好农人,尽管整日劳作十分辛苦,但秧苗长得却很不好。 3.诗人为什么抛弃仕途的生活而来农村吃苦? 由第四句可以看出:诗人为了“使愿无违”,宁可过贫苦劳累的生活,由此求得心灵的超脱。  4.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不愿与世俗官场同流合污,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为了能保持完整人格和高尚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5.请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