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市展览路社区749例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癌筛查相关因素和对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分析2017年度北京西城区展览路街道22个社区749例妇科宫颈癌筛查的结果。结果:宫颈癌筛查749例,发现可疑阳性病例35例。转诊阴道镜检查28例(7例拒转),确诊宫颈癌前病变(CIN)4例,1例CINⅢ。结论:宫颈癌筛查能尽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时阻断CIN发展,这对降低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宫颈癌筛查:宫颈癌前病变:患病率
宫颈癌已成为最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疾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0万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近95%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有新发病例13.15万,每年死于宫颈癌的患者超过5万[1]。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有年轻化倾向。本文就2017年度展览路社区在我院“两癌”筛查项目中宫颈癌筛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中一些相关因素,为宫颈癌早发现、早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资料与方法
2017年3-5月选择户籍在北京西城、2016年未参加筛查、居住在展览路街道22个社区年龄35~64岁、有过性生活、自愿接受筛查的社区妇女及在职女性。由街道妇联预约在我院进行2017年度“两癌”筛查。预约筛查人数962例,实际筛查人数共计749例。
问卷调查:采用北京市统一制定的“适龄妇女两癌筛查个案记录卡”,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对接受筛查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登记建册,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月经及婚育史、与两癌筛查相关的疾病史及家族肿瘤史。
筛查方法:由专业妇科医生进行妇科检查。标本采集使用一次性宫颈采样拭子,诊断标准采用TBS报告系统,由专业细胞学医生按TBS分级系统,做出描述性诊断报告。
确诊检查:对筛查出的可疑阳性病例转诊到指定的两癌筛查诊断治疗机构(或定点医疗保险机构)接受阴道镜检查明确诊断,并对确诊结果进行追访登记。最后的诊断依据病理结果。
统计分析:检查情况逐个录入专门开发的“两癌筛查系统”。在确保资料真实、数据准确的基础上,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
宫颈筛查可疑阳性病例及病变顺位:2017年度展览路街道在本院妇科实际筛查总人数749例,宫颈筛查发现可疑病例35例。其中宫颈脱落细胞报告异常病例26例,宫颈脱落细胞报告NILM而妇检肉眼观察可疑病例9例。宫颈癌筛查可疑阳性率4.67% (35/749),其中宫颈脱落细胞病理报告异常发生率3.47%(26/749)。宫颈脱落细胞报告异常病例26例中,其病变报告依次类别是ACS-US19例,ACS-H 5例,LSIL 2例,分别占总筛查人数2.53%(19/749)、0.67% (5/749)、0.27%(2/749),?表1。
可疑阳性病例中宫颈病变CIN发生率:按筛查要求宫颈初筛异常者转“两癌”筛查指定的诊断治疗机构(北大妇儿医院)门诊预约阴道镜检查明确诊断。可疑阳性病例35例,除外拒绝转诊7例,实际转诊阴道镜检查28例,获得确诊结果28例。其中病理确诊报告宫颈癌前病变CIN 4例,其中CIN I 1例、CINⅡ2例、CINⅢ1例。可疑阳性病例中CIN发生率14.2%(4/28)。宫颈高度病变CINⅡ+CINⅢ发生率10.1%(3/28),见表2。
讨论
宫颈癌的发生是个漫长的过程,包含从CIN到原位癌再到浸润癌的一系列变化。研究表明CIN发展为原位癌是正常宫颈上皮的20倍,发展成浸润癌是正常宫颈上皮的7倍。从CIN到宫颈癌的自然演变的病理过程需要10~20年。抓住这段不容忽视的时间,通过宫颈癌筛查早发现、早治疗癌前病变,可以大大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本次社区宫颈癌筛查,遵循北京市“两癌”筛查规范,摒弃过去传统的宫颈刮片方法,改用一次性宫颈采样拭子(毛刷)取样。该取样方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可避免传统宫颈刮片取材不均匀、遗漏杂质多、制作涂片质量差等问题。本次筛查发现宫颈细胞学异常率3.34%。相比以往在北京郊区采用超薄细胞涂片(TCT)方法对8 581例25~65岁妇女进行检查,宫颈细胞学异常率2.05%[2],北京西城区月坛社区妇女采用传统宫颈刮片方法对3850例妇女进行检查,宫颈细胞学异常率4.3%[3],有比较意义。说明本次采用一次性宫颈拭子取材,结果明显优于传统宫颈刮片,但与TCT还有一定误差。这就要求筛查取材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既要防止一次性取材器上的病变细胞没有转移到载玻片,也要避免涂片太厚、细胞重叠、不均匀、过多黏液、血液和炎性细胞遮盖了不正常的细胞,造成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假阴性。文献报告,由于取材和制片中问题而产生10%~40%的假阴性率,本次宫颈癌筛查可疑阳性病例35例[4],有9例宫颈细胞学检查报告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