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沦陷前后的英商和记洋行难民区有关史实的考证.docVIP

南京沦陷前后的英商和记洋行难民区有关史实的考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沦陷前后的英商和记洋行难民区有关史实的考证   南京大屠杀前后,除由拉贝、魏特琳等人组织的国际安全区成为临时避难所外,还有若干安全区意外的集中避难场所,近年来也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这些战时的避难场所虽没有能完全制止日军的暴行,学者的研究认为客观上保护了一些难民,中国青年报戴袁支先生关于江南水泥厂的研究即为重要的一个案例。不过,学界对于南京英商和记洋行的研究除在一些著作、学术论文、幸存者的口述访谈中有所反映外,缺少系统的研究和考证。本文尝试就有关的问题进行初步的考证,以说明这一问题的重要价值。   南京英商和记洋行,1916年在香港注册江苏国际出口公司,是英国联合冷藏公司在华子公司,1913年在南京下关征地建厂,以加工出口冷冻蛋等为主要业务,一战期间,业务发达,称为中国最重要的食品冷藏出口基地之一。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受到了学生运动及工人罢工的冲击,业务量逐渐下降,1930年“四?三惨案”发生后,暂停生产业务。1936年后,世界局势再度紧张,联合冷藏公司认为若爆发大战将刺激食品的大量需求。因此,1936年下半年,联合冷藏公司决定和记洋行重新生产业务,并将马嘉德、闵绍骞调来和记担任大班、买办。1937年春,天津和记洋行希兹、何醒愚来南京工作,同时在江苏、安徽开设了三十个外庄,准备进行原料收购和业务生产。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数万参加南京保卫战的士兵及无数逃难的平民涌向下关,试图渡江逃离南京。侵华日军华东派遣军第六、十三、十六师团从三方向进攻下关,日海军也与此时抵达下关江面进行合围。其中,日军十六师团第三十三联队和第三十八联队在轻型装甲车的配合下,从太平门外沿玄武湖急进至南京城北的下关江边,以截断中国军队的退路。13日下午,第三十三、第三十八联队进至下关时,长江边有大批准备渡江的中国军人,江面上也有许多正在渡江的中国军人。日军立即用机枪进行猛烈扫射,一时间江水被染得殷红。在长江边等待渡江的中国军人有些返回南京城内,避入安全区,有些被日军射杀或俘获。接着,日军在长江边将俘获的中国军人、平民进行了集体屠杀。   1938年4月5日,湖北汉口世界展望社出版的《世界展望》杂志,刊出了由汪思梦根据一位从南京来的美国人的叙述而译文而成的《南京大屠杀目击记》。其中写道:“……多数的人因抢登渡船而和渡船一起沉在江底。其余的人沿长江上流逃亡,碰到了日军,被他们用机关枪扫射。……国际出口公司的建筑下面,堆积着二万五千具这样的尸体”。   日军对南京的空袭中,即使是英国资产的和记洋行也遭到日军的狂轰滥炸,厂房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希尔兹给英国领事汇报了和记遭空袭破坏的情形。希尔兹,时任和记洋行主管工程师,在南京沦之前,曾协助组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但在其公司的敦促下,于1937年12月8日撤离南京。1938年6月回到南京,担任国际救济委员会的委员。   在接到希尔兹的报告虎,英代表公使豪尔致函上海日本大使馆,代表英国政府提出要对南京和记洋行的损失进行索赔。   和记大班希尔兹曾被选为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以往的研究认为,南京沦陷之前他离开了南京,但对具体的细节不甚清晰。   南京沦陷前,和记洋行英方经理希尔兹参加了国际安全区委员会,但于日军兵临城下时,希尔兹于12月12日登上美国最后一批撤侨的亚细亚石油公司的船只,离开下关到武汉去了。   1937年11月29日美国驻华大使(约翰逊)致国务卿的一封信函里,提到了英国撤侨的有关问题。   南京沦陷前,希尔兹极力主张国际安全区应选择安全区而不应该选择富人区,他认为国际委员会的安全区“保护中国民众只是名义上的,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美国人、德国人、富裕中国人的财产。”   另一份资料中引用的说法也证实了希尔兹对于成立国际安全区的意见:   笔者曾电话采访少年时曾经在和记洋行工作的孙正佛先生,据他回忆希尔兹在日军空袭南京期间搬到挹江门附近的英国大使馆工作和居住,而且孙先生本人也再英国大使馆待了大约半个月,后来在南京沦陷前随家人渡江至江北六合避难。   分析这些史料,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些认识:   首先,希尔兹正式离开南京可能是在12月23日,即南京沦陷十天以后,在南京大屠杀过后返回了南京和记洋行,应是南京大屠杀历史的重要历史见证人。当时也被《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记载的首都电厂工人事件也被他所提及,也更加证明该事件在南京大屠杀初期是被广泛知晓的。   其次,希尔兹此时已经认识到日本对全世界和平的威胁,并预测了日本最后的失败命运。   南京大屠杀期间和记洋行的日军屠杀事件的史料考证   南京沦陷期间,暂避和记洋行的首都电厂工人被屠杀一事成为日军集体屠杀的典型案例。   首都电厂在南京沦陷前,由副工程师徐士英带领工人50名,在厂维持发电工作。1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