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分析.docVIP

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分析

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分析   摘要:本文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对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执行过程中各主体利益诉求及策略选择进行探讨,指出不对等利益博弈中的主体策略选择对政策的影响在于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在施行中不可操之过急。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制度设计和监督体系,健全考试和认证体系,提高自主招生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才能更好地保障自主招生政策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自主招生政策;公共选择理论;利益诉求;策略选择      一、问题的提出      2009年4月,上海市教委在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培训中心举行“高校自主招生与高中教育改革峰会”,中学校长、大学领导和有关教育官员就敏感话题展开热议,会上有很多观点的碰撞,引发真知灼见。笔者恰好参加了这次会议的旁听,由此对这一问题产生浓厚兴趣,试图更深入了解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实施的现状及走向。笔者以为,要研究我国教育政策的实施过程,主体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思考维度。任何一项教育政策最终都是由具体的“主体”来实施和承载的,对政策做主体因素分析比整体分析更有助于深入问题本质。故本文尤为关注以下问题:这一政策有哪些相关主体?其利益诉求何在?他们在维护各自利益时有何行为反应?行为反应又对政策产生什么影响?这一探讨路径不仅可以深入解读政策内部结构,也可以藉此判断政策整体运行状况。笔者在考虑理论分析工具的时候,发现国际学者常用它来分析公共政策的公共选择理论,和本文拟探讨的问题契合,遂采用这一理论作为本文的一个分析工具。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要旨在于探讨公共政策制定与决策的过程,并以实证的观点构建政客、官僚集团与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现代政治行为模式。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假设是:政治行动主体就像经济行动主体一样,为了利益(满意度)最大化而理性行动。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詹姆士?布坎南(James Buchanan)认为:在行动能力内,人们被认为是理性利益的最大化者。政策的成功与失败,取决于各方参加者的“战略选择”。[1]具体说来,以公共选择理论进行政策分析存在以下四方面假设:(1)政策过程涉及多个政策主体,每个主体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2)各政策主体始终是理性地追求利益最大化;(3)政策主体都在规避着政策风险与损失;(4)各主体的“利益博弈”状况决定了政策的成败。   本文基于公共选择理论这几个方面的假设作为分析框架,对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进行因素分析。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实施过程涉及多个政策主体,主要有以下三方主体:政策制定者,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政策执行者,即高中(各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高中);政策实施对象,即考生。笔者对这一政策实施过程中各方利益诉求及策略选择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利益博弈中的策略选择对政策的影响。      二、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各方的利益诉求      从公共选择理论视野出发,每个主体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这样的利益诉求,既体现在基于公共利益的诉求,也表现在基于自利性的行为倾向中。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属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从公共利益出发,为公共利益而作,必须体现公共性、公正性、合法性的伦理诉求,这就是各主体的公共诉求。此外,公共选择理论把经济学对“经济人”的假设引入对政治行为的分析中,以“有理性的经济人”来分析政治交易中产生的各种弊端,认为政府的政策制定者(政治家、政府官员等)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在追求自己的最大化利益;公民作为选民也是理性的经济人,其行为选择是以个人的成本―收益计算为基础的。教育政策行动主体也像经济行动主体一样,有着自利倾向。这就有了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各主体的自利行为表现。下面我们来逐一考察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中各方利益诉求。   教育行政部门出台自主招生政策的公共诉求在于:给教育相关方提供激励与约束。激励高校探索招收合适人才的新途径,鼓励中学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实现人才选拔方式多样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自利性则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方面是政府官僚的自利性和政府组织的自利性。对于政府官僚的自利性,人们通常易于理解。但政府组织的自利性,则往往为人们所忽略。政府组织一般被人们设定为社会的公共组织,只履行公共管理职能,是社会公共利益的最高代表者,似乎并不具有自利性。事实上,政府组织同样拥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如特殊的政治地位、经济待遇和精神文化特权等。另外一方面,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部门之间也存在利益差别。[2]所以,我们看到政策流程制定、受惠群体等方面,都有各级行政部门的利益附着,并且不乏政府官僚教育寻租的影迹。   高校制定自主招生政策的公共诉求在于:以“最适当的方法,选择最适当的学生,使学生进入最合适的专业,作最适性的发展”招收到更多适合学校需要的优质生源。高校的自利性则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方面是由于这些负责人的行为具有相当大的自由,使得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