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彭水古树那些事
据2003年和2009年两次调查,重庆市彭水县100年以上的古树有50余种、1000余株。这些古树,似繁星般分布在3903平方公里土地上。有的如英武男子,伟岸挺拔;有的如小家碧玉,玲珑可爱,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彭水古树世界。
古树是什么?为什么而存在?又给人们以怎样的启迪?
瞧那一帧风景
龙射镇凉风村敲梆岭,有两棵高大古老的银杏树,胸围6.9米,树高43.5米,树体似两尊擎天玉柱,直插云霄。虽然跨越千年,却生长旺盛,一点也不显得苍老。两株古树像一对恩爱无比的夫妻,向人们诠释着天长地久、百年好合的中国传统婚姻理念。
小厂乡马鹿村周家堡一棵被称为“活雕”的古树,小巧玲珑,盘根错节,古朴苍劲,已生长了600余年。似仙鹤的树姿,仿佛在告诉人们:“我虽矮小,但浓缩的是精华”。
元曲名家马致远在他的名作《天净沙?秋思》中,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一幅深秋村野图。现实的村落中,也不乏老树与古寨相得益彰的图画。大垭乡冬瓜村桃子园,分布古树30余株,其中13株柏木古树呈南北方向一字排开。这格局,分明是人工培植而成,是彭水县发现并保留下来的最古老人工林。丛林中的古墓、古院墙、石板路,记录着居住在这里的李姓人家,曾经是望族。石盘乡香树村青杠塘,黄连木、黑弹树(当地人称柏占)沿拦山堰环包着村落,粗大的树根穿与巨石之间,民居的雕花门窗、街沿石坝与古树一样,悠远流长。
大树底下好乘凉,鸟儿也喜欢选择古大树筑巢。桐楼乡有株树高45米、胸围6米的楠木树,白鹭、青鹭、斑鸠等鸟儿争相栖息。夏天的傍晚,百鸟归巢,翻飞起舞,群鸟和鸣,悦耳动听,一派百鸟戏树图。
古树不但自己悠闲地活着,有的还成为其他植物的“立足之地”,不同种类的植物,竟也可以在同一树体上相生相伴。多数古树,树丫间寄生藤蔓,如龙蛇、似铁索、像垂帘挂满树梢。保家小学(原鹿山书院)院坝中有株乌杨树,树丫中,寄生4根黄桷树,最大的一棵胸围41厘米,气根纵横缠绕乌杨树主干,大有喧宾夺主之势,形成树中树的奇观。善感乡水田村周家寨有株乌杨树,树上附生冰籽1株,粗如碗口。桑柘镇白果园千年银杏王,分叉处附生棕榈若干。三义乡小坝村坪上,棕榈在树杈间亭亭玉立,当地居民形象地称之为“千年一抱”。
古树这帧风景,或独木成景、或多木成林、或与鸟为伴、或与寨相依,真可谓多姿多彩,令人唏嘘嗟叹!
宛若一尊圣佛
传说中的“灵异”事件,现代人大多不会介意,看到和听到发生在古树上的事件,记者百思不得其解,只得原封不动记录下来,让人们去“百科探秘”吧。
诸佛乡罗汉松和金弹子古树群,均留有刀斧痕迹。为什么伐树人会戛然而止,留下古树?据罗汉松的主人何昌华讲,上世纪80年代,其父何德生欲将其伐作寿木,砍了20多刀,顿感肚子疼痛难忍,遂停止砍伐,返回家中3天才好。据诸佛乡复兴村2组村民讲,砍伐金弹子者也遇到类似的生理反应。
小厂乡大厂村老支部书记张先义讲了一个更为神奇的故事,上世纪70年代,该村采伐3株古树修建集体粮仓。砍树后的第二天,密密麻麻的蛇游弋在古树周围,半月不散,好似悼念死去的亡灵。上世纪90年代末,原凤鸣乡政府旁有株榉木(俗称线榔)古树,在村民强烈的反对声音中,还是被利欲熏心的商人采伐了。不久,凤鸣乡政府木楼化为灰烬。
鞍子乡新式村8组,有株被当地人称的啥子树(音),民国时期乡绅陈国友对此树十分敬畏,呼之为保爷。老木匠曾大慧(1887年生人,享年93岁)告诫人们,不能将树干、树枝、树叶作燃料,也不能作他用,否则,轻则肚子疼痛难忍,重则全家遭受不幸。百余年来,无人以身试言,验证此话是否灵验。过往行人,都避而远之,唯恐冒犯古树引来不幸。2011年秋,笔者造访了鹿鸣乡焦家村7组秋家湾,见1株倒卧并腐烂的紫弹朴(当地人称耙子),十分诧异,当地居民为何不运回家中使用呢?与村民攀谈后得知,居民张开合捡拾干枯的枝桠做柴烧后,家中小灾不断,脚也被斧头砍伤,3月方愈。之后,再无人惊扰古树。
近代人,不能解释发生在古树上的怪异现象。由王炳撰写、窦国深篆刻的《白果园白果树记》,只得感叹 “一望皆童山石阜,数十里中,岿然独存、渺不可得”的千年银杏王,是“承乎天”。
与古树有关的故事,远不止这些。笔者不敢断言这些事件与古树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也无意去渲染其迷信色彩,只是觉得,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古树与大自然进行了一次次生死搏击,顶住了风雨雷电袭击,逃脱了病虫害侵蚀乃至人为戕伐,经历了大浪淘沙而保留下来,是一种自然遗产,人们应当珍惜。
堪比一部彭水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树往往与重大事件息息相关,而成为名木。
彭水县委广场黄桷古树,折射出彭水深厚的人文历史。宋绍圣初年(1094),黄庭坚的政敌弹劾他在纂修《神宗实录》时,因“修实录不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