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属教坊第一部之第一部释义问题.docVIP

关于名属教坊第一部之第一部释义问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名属教坊第一部之第一部释义问题

关于名属教坊第一部之第一部释义问题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唐诗中的名篇佳作,一般的唐诗选本或高中语文教材几乎没有不收的。但一涉及“名属教坊第一部”之“第一部”的解释,则基本上要么避而不谈,要么语焉不详。这非常不利于对全诗的理解。近年来有人撰文指出:“所谓‘第一部’,即第一类,亦即第一流。”(见迟乃鹏《白居易〈琵琶行〉“第一部”注释商榷》,载《中国语文》2003年第6期)笔者认为,将“第一部”释为“第一流”,恐不是诗歌原意。下面我们提出另一种看法。   要弄清“第一部”的真正含义,必须先了解“教坊”是个什么样的机构或组织。根据唐代崔令钦《教坊记》,唐玄宗即位以后,“乃置教坊,分为左右而隶焉”,“右教坊在光宅坊,左教坊在延政坊。右多善歌,左多工舞,盖相因成习”,“妓女入宜春院,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常在上前头也。其家犹在教坊,谓之‘内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坊是唐代专门掌管乐舞的一种官署,主要负责有关音乐、歌舞乃至俳优杂技等的教习和演出。   教坊始置于唐代,宋元等朝代也基本上保留“教坊”这种机构,并沿袭了相关的管理体制。为了论证的需要,下文的举例将兼及宋元时期的文献。   大概是由于认识的深化或管理等方面的需要,人们很早就以“部”给事物分类。音乐按“部”分类的历史也很悠久,如段安节《乐府杂录》分为雅乐部、清乐部、鼓吹部、鼓架部、龟兹部、胡部等。   唐代关于音乐的分类在继承隋朝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和改造。这一点在宋代郭茂倩编次的《乐府诗集》中就有比较详尽的记载:   (1)隋自开皇初,文帝置七部乐:一曰西凉伎,二曰清商伎,三曰高丽伎,四曰天竺伎,五曰安国伎,六曰龟兹伎,七曰文康伎。至大业中,炀帝乃立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E勒、安国、高丽、礼毕以为九部。……唐武德初,因隋旧制,用九部乐。太宗增高昌乐,又造宴乐,而去礼毕曲。其著令者十部:一曰宴乐,二曰清商,三曰西凉,四曰天竺,五曰高丽,六曰龟兹,七曰安国,八曰?E勒,九曰高昌,十曰康国,而总谓之燕乐。声辞繁杂,不可胜纪。(《乐府诗集》卷第七十九)   教坊这一音乐官署成立以后,它自然要按照当时常规的音乐门类设置“二级机构”,只不过可能由于分类标准的非唯一性等原因,这种二级机构常常会有另外一些叫法。例如:   (2)开宝中,平岭表,择广州内臣聪慧者数十人于教坊习乐,名箫韶部,改曰云韶部,内宴则用之。(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第八)   (3)燕乐教坊外,复有云韶班、钧容直二乐。太祖平岭表,得刘氏阉官聪慧者八十人,使学于教坊,赐名“箫韶部”,后改今名。钧容直,军乐也。(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三)   除此,直接使用“第一部乐”或“第一部”来表达的也时常见到。例如:   (4)李衮善歌,初于江外,而名动京师。崔昭入朝,密载而至。乃邀宾客,请第一部乐,及京邑之名倡,以为盛会。(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   (5)众乐虽同第一部,德宗皇帝常偏召。(唐?元稹《五弦弹》)   (6)钿床银甲不胜清,锦席银筝无限情。第一部中当绝艺,十三弦上有新声。斋宫蝉怨时时咽,湘浦鸿来个个惊。宜向教坊供国乐,要须名似郭无名。(《张蜕庵诗集?赠筝工任礼》)   在上面诸例中,“第一部”无疑是指音乐的某个类别或曰教坊中的一个部门。尤其是例(5)的“众乐虽同第一部”更明确地显示了这一点。从文献考察来看,当时除了有“第一部”的用法外,还有“第二部”的用法。例如:   (7)纵无宴席,科头亦逐日请给茶钱。第一部乐官科头每日一千,第二部五百,见烛皆倍,科头皆重分。逼曲江大会,则先牒教坊请奏,上御紫云楼,垂帘观焉。(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   此外,“部”后接“首”“头”的用法也为我们提供了佐证:   (8)妇人曰:“妾欲遽言,虑惊贵客;知子有志义,言固无害。昨夜特遣锦衣儿奉迎,误触君马,有辱见捕。妾乃唐庄宗之内乐笛部首也。”(宋?刘斧《青琐高议后集》卷之六)   (9)子瞻曾为先公言:“书传间出叠字,皆作二小画于其下。乐府有《瑟二调歌》,平时读作‘瑟瑟’,后到海南,见一黥卒,自云元系教坊瑟二部头,方知当作‘瑟二’,非‘瑟瑟’也。”子瞻好学,弥老不衰,类皆如此。余尝访教坊瑟二事,云每色以二人,如笛二、筝二,总谓之“色二”,不作“瑟”字,不知果如何。(宋?朱??《萍洲可谈》卷一)   (10)吹、弹、舞、拍,各有总之者,号为部头。(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   例(8)“部”后接“首”,例(9)(10)“部”后接“头”。从上下文可知“首”和“头”都是“首领”的意思,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领导”,或曰“负责人”。因此,“部首”“部头”乃“(某个)部门领导”之谓也。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从“名属教坊第一部”这一句子的句法语义方面来分析。先看下面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