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被遗忘的城市艺术记忆
摘 要:“芜湖三画”中的堆漆画由于色彩艳丽、立体感强且保存时间之长而不褪色,成为继铁画之后的芜湖第二画。但是现如今堆漆画已被人遗忘,究其原因,一是重技轻艺思想的泛滥,二是删繁就简潮流的影响。为了推动堆漆画发展,应该寻找文化传统, 对民间经验足够重视并充分挖掘,要做到设计创新符合受众审美,文化创新彰显民族气质,传承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堆漆画;文化传统;设计创新;文化创新;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1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5)01-0046-04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越来越多地追求精神生活。在追求精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技艺甚至已经到了濒临失传的境地。芜湖堆漆画作为具有芜湖地方艺术特色的画种便面临着这样艰难的处境。那些传承传统文化印迹的物质、非物质的器物、技艺已经变得面目模糊,甚至销声匿迹了。
芜湖被孙中山誉为“长江巨埠,皖之中坚”,有徽风皖韵之称。芜湖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民群众勤勉智慧,在这里曾经出现过不少艺术精品,与“芜湖三刀”(剪刀、菜刀、剃刀)一起并称于世的“芜湖三画”(铁画、堆漆画、通草画)就是其中典型的艺术代表。而在“三画”中,堆漆画又以其色彩艳丽,较强的立体感,在自然状态下保存时间长而不容易脱落、不褪色而被誉为继铁画之后的芜湖“第二画”。
一、堆漆画的发展脉络
(一)起源
堆漆画产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是由民间的老艺人吴思才创制而成的。1917年,年仅13岁的吴思才从家乡巢县来到芜湖的一家油漆铺学徒学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他不仅学得了高超油漆技艺,更掌握了一些国画及书法的技法,能书善画,又勤于思考和创新,常常利用业余的时间用棉絮团醮墨为人写对联,成为当时多才多艺的油漆艺人。在那个时代,油漆除了大多数用于油漆家具外,还会用于一些商家请名人题写的招牌,甚至寺庙画师在殿宇廊柱上绘制图饰,这些不同的表现对象都是由漆工制成的金子半浮雕及镂雕油漆制成的,这些漆制品的创作都为吴思才创作堆漆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现如今在芜湖市1995年版的《芜湖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堆漆画起先于庵堂寺庙里的楹联匾额、商店招牌和神龛上的花纹图案,油绘彩色,用国漆堆漆而成。”
(二)发展
1956年7月,在党的“挖掘民间工艺”政策的感召下,储炎庆制造出了新中国的第一幅铁画。吴思才受到储炎庆挖掘铁画技艺的启发,在脑海当中萌发出自己用漆作画的想法。[1]于是他选择一块底板,先在木框上刻出画面轮廓,把泥粉、香灰、油灰槌成面筋一样的油泥,成立体堆塑在底板上,雕成山水、人物、飞禽、走兽,等干了后,再用刀、凿等工具雕刻成浮雕的初胚,再用砂纸修整磨光,打上白漆底色,晾干后,依据画面内容上花鸟、山水、禽兽等形状,涂抹相应的油漆色彩,最后装框而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漆雕画,即如今的堆漆画。由于色彩简单大方,表面光滑如初,一经制作成功之后,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成为许多楼堂馆所的必挂之物。久而久之,漆雕画成为堆漆画的主打产品。
(三)主题内容
堆漆画如同铁画一样,内容题材非常广泛,涉及的内容也很丰富,内容广泛,主要有花、鸟、鱼、虫、书法、山水、人物等,在上个世纪50年代,吴思才带领几名工人在芜湖工艺美术厂的堆漆画生产车间里创作了许多作品,这些作品的题材内容有表现花卉题材的《梅》、《兰》、《竹》、《菊》等,动物的有《松鹤》、《荷蛙》、《芦雁》等,人物故事的有《梁红玉擂战鼓》、《木兰从军》等大众化题材内容,还有反应芜湖本土风景的《弋江全景》等。其中,不乏有些优秀的作品像《弋江全景》、《四季花鸟》、《木兰从军》等送到北京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览, 让国人领略了它们的艺术风采。这些作品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历时久而色愈浓,美感也愈强。从这些堆漆画的表现内容丰富来看,既有写实,如直接表现自然风情;也有写虚,如对历史人物事迹的反映,内容题材非常丰富,展现出艺术的底蕴。[2]
(四)制作流程
一副堆漆画从构思到最终完成,需要经过许多复杂的程序。制作过程纷繁复杂,流程缺一不可。一般来说需要九个步骤:第一步,做木胎。木工打磨几块极薄的木板。一般的作法是选一块高53公分,宽33公分,厚0.6公分的薄木板,在木板上面包上一层白麻布,用漆浆贴牢,等漆浆晾干后就成为了一块平整的木胎了。第二步,做底。在木胎上用刮刀?{上一层薄薄的漆灰,刮平晾干,在用一块魔石和水纱布沾水反复打磨。磨平后晾干再刮灰,反复操作,大约需要刮八次漆灰后,木胎就变厚了。第三步,涂漆。先用刷子轻轻涂上黑色底漆,涂得要薄且均匀,也是涂一层磨一道,约四遍后开始上一道透明的面漆。第四步,勾画稿。即用毛笔粘白色颜料在漆板上勾出画稿,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