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匿在千亩石林中的旷世奇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藏匿在千亩石林中的旷世奇洞   这一次的徒步线路来源于报纸上的一则新闻报道――《丰都意外发现千亩石林》,这则消息激发起了我们去走一走的冲动。不过,这趟徒步之旅刚开始时,却有了更大的意外之喜――发现了藏匿在野草荆棘之中的红马古盐道。   行走在这条早已淡出人们视线的僻远古道之上,幽深峡谷、擎天石柱、千亩石林、辽阔草场和神秘洞穴相继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徒步线路:重庆→彭水棣棠乡→东羊角大峡谷→石笋寺→湛家坪寨门→沙坪村→盖梨坪→灵山石林溶洞→七棚子古驿站遗址→都督乡   路程:35公里   队伍:6人   历时:3天   方式:背包徒步穿越、攀爬、探洞   线路背景:红马古道曾经是古巴国产盐重镇郁山连接丰都长江口岸的盐茶陆地运输道,它承载着彭水郁山经济兴衰的重任。沿途点缀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寿星石像的传说、隐秘的寺庙、一柱擎天的石笋险峰、寨门天堑、高山草场和石林溶洞,更有古风犹存的盐道驿站。   难度指数   体能指数   风景指数   危险指数   一次前途未卜的徒步之旅   2015年年初的一个深夜,突然接到驴行老友“螃蟹”的电话,他告诉我当天的报纸上登载了一则让我绝对感兴趣的新闻。新闻报道说,央视的外景拍摄组和重庆的探险队在彭水和丰都交界的灵山山脉中发现了千亩以上的高山石林和一处神秘洞穴……听到这个消息,很久没出行的我一阵激动,“还是老友好啊,知道我之所急,通知其他几个朋友,约一下时间,争取早点成行吧!”   没过多久,“螃蟹”、“寒冰”、“梧桐雨”、“珍爱”、“倩雪”和我共计6人背着露营徒步装备便从主城乘车出发,来到了彭水棣棠乡。大家按着预先制定好的线路,朝着丰都都督乡灵山方向开始了一次前途未卜的徒步穿越之旅。   走过横跨棣棠河的简易铁架桥,顺着盘山小道前行。只见竹林遍布山野,间或可以看见农舍的瓦房点缀在绿色的海洋中。翻过一道竹海山梁,队伍又下到了平静的棣棠河边。顺着河岸弯曲的道路,逐步进入到瓦段山的峡谷地带。抬头仰望,只见两岸山岭高耸,直插云霄,气势逼人。   谷底狭长,耕地稀少,山腰上的庄稼地如同悬挂在半空。行进不到2个小时,眼前出现一条上山的岔道。问了附近的老乡,才知道这是以前翻越瓦段山的捷径――红马古盐道。彭水的瓦段山本是与丰都的灵山一脉相连,但因其险峻,现在除了附近的乡民偶尔上山采摘些野山味,几乎没人走了,道路估计早已被茅草荆棘所掩盖。   “是沿着峡谷走平坦的盐道还是翻过这座不知底细的山岭呢?”我自己也有些困惑,于是征求大家的意见。大家七嘴八舌地商议一番,也没有结果。最后老练的“寒冰”说了一句管用的话:“刚才那个老乡的意思,最早的红马古盐道是要翻越瓦段山,作为资深驴友,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有难度的挑战,去找寻一下那条最古老的路才对。”大家立刻心照不宣地听从了“寒冰”的建议。   沿着那条未知的岔道一路上行,越往前走石梯周边越是荒芜,草渐渐已经深过膝盖,走到后来,草已经超过我们的身高,我们不得不用双臂扒开草丛前行。幸好垭口不算太高,半个小时后,我们终于翻过了垭口。但下行的路却更加艰难,很多石梯已经损坏和倾斜,几乎无法立足。路侧边就是悬崖深谷,如不踩稳就会滑落下去。我们只有紧贴石壁,用登山杖拄地,一步一歇地往下移动。费了近1小时的时间,众人才重新下到峡谷主道上,然后长长舒了一口气。   此时,我们已经达到灵山地界了,沿着东羊角大峡谷的河水行进,转过一道又一道的曲折弯道,峡谷两侧的岩壁越来越高耸,山势也越来越狭窄紧逼,抬头仰望,触目惊心。碧蓝的天空窄得如同一条飘带向前延伸。行不到20分钟,一座巨大的屏障阻挡在我们面前,隐约可见一条盘旋而上的道路朝着高不见顶的灵山层层叠叠延伸而上,如接天际。   探石笋古寺,独登石笋险道   沿着山路盘旋往上,每走过一个弯道,视野就开阔一层,四周奇异的山峰亦随着我们上升的脚步,一点一点地显露出来。这时,走在最前面的“螃蟹”指着我们右侧的山岭,面露惊奇。只见一面笔直的绝壁之上,矗立着一根高达200米的独立石柱,酷似一根冲天直上的石笋。石柱底部是一个巨大的石鼓,并且有着一圈一圈的纹饰,清晰如刻。从侧面望去,石柱身形逶迤,好似一尊俯卧的石狮。如果从正面看去,又仿佛变成了一低头梳妆的仙女头像。在石笋顶端茂密的树丛中,隐约可见一个木制结构的房顶,那就是远近闻名的石笋寺。   大家立即决定前往一探究竟,可没走多久,就发现想到达石笋寺不是那么容易。一条破损不堪的小道沿山脊延伸上去,道路狭窄奇险,两侧陡壁渊深。这时,众人不约而同地打起了退堂鼓,唯有强驴“螃蟹”决定来个铤而走险。   “螃蟹”精简了自己的装备,仅仅挎了个腰包,就小心翼翼地攀行而上,站在原地的我们看到他不时用手触地,以掌握平衡。不一会儿,他的身影便消失在云际的薄雾之中,只剩下原地着急等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