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易燃液体: 极性/易与水混合 易燃液体:非极性/不易与水混合 甲醇(1230) 易燃液体 – 腐蚀性 易燃固体:精萘 有机染料--自热/燃固体 与水反应物质,腐蚀性 氧化物 有机过氧化物:对热和污染敏感,严重刺激 有毒物质—非可燃物 有毒物质—可燃 有毒和/或腐蚀性物质-- 可燃 有毒和/或腐蚀性物质—非可燃 有毒和/或腐蚀性物质--可燃/对水敏感 低--中度危害的物质 * 巴斯夫中国企业 化学品危害识别 Alerts on chemical hazards in BASF JVs china 1921年9月29日,德国 OPPAU镇BASF一家仓库内4572吨硝酸铵发生大爆炸,死亡561人,伤100人以上,爆炸坑直径大于400英尺,深90英尺。175英里外感觉到震动。在4英里外德曼海姆有3人死亡。BASF股票因爆炸案而大跌。 巴斯夫亚太区责任关怀和质量管理总经理纪汉诗博士坚信,安全不能光靠订立规章制度,而要靠改进人的理性行为才能实现。为此,每个人必须认识到灾害意识的重要性,承担起各自的责任,为提高职业安全而行动起来。没有意识就没有责任感,没有责任感就没有行动。因此只有通过不断接受实作培训,才能提高我们企业在职业安全方面的绩效果。 方法:113 自燃点170℃。闪点12.78℃。爆速:6300m/s(含氮13%)。爆轰气体体积841L/kg(含氮13.3%时)。本品遇到火星、高温、氧化剂以及大多数有机胺(对苯二甲胺等)会发生燃烧和爆炸。如温度超过40℃时它能分解自燃。本品干燥久储变质,极易引起自燃,一般加入水或乙醇作湿润剂。如温润剂挥发后,容易发生火灾。含氮量在12.5%以下的为一级易燃固体。 消防措施:用水或雾状水进行灭火。严禁用砂土压盖,以免发生猛烈爆炸。 带水硝化棉 2.3 黄绿色气体,有窒息性气味。分子式Cl2。分子量70.91。相对密度1.47(0℃369.77kPa)。熔点-101℃。沸点-34.5℃。蒸气密度2.49。蒸气压506.62kPa(5 atm10.3℃)。溶于水和易溶于碱液。遇水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次氯酸再分解为盐酸新生态氯、氧和氯酸。氯与一氧化碳在高热条件下,可生成光气。本品不燃,但可助燃。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与许多物质反应引起燃烧和爆炸。 方法:124 液氯 二氧化硫 方法:125 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分子式S-O2。分子量64.07。相对密度 2.264(0℃)。熔点 -72.7℃。沸点-10℃。蒸气压 338.32kPa(2538mmHg 21.11℃)。在水中溶解度 8.5%(25℃)。易溶于甲醇和乙醇; 溶于硫酸、乙酸、氯仿和乙醚等。潮湿时,对金属有腐蚀作用。不能与下列物质共存:卤素或卤素相互间形成化合物、硝酸锂、金属乙炔化物、金属氧化物、金属、氯酸钾、氢化钠。 2.3 3 方法:127 四氢呋喃:无色透明液体。有醚样气味。相对密度0.89。熔点-108.5℃。沸点66℃。闪点-17.2℃。自燃点321.1℃。蒸气压15.2kPa(15℃)。蒸气密度2.5。溶于水、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丙酮、苯等有机溶剂。 *使用时要十分小心,用碘化钾-淀粉试纸鉴定有没有过氧化物存在。 *加入无水氯化物(如四氯化钛和四氯化锆)可发生剧烈放热反应。 *将四氢呋喃与锂铝合金接触会发生爆炸。 丙酮 :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相对密度0.7972(15℃)。熔点-94.6℃。沸点56.5 ℃。闪点-17.78℃(闭杯)。自燃点465℃。蒸气密度2.0。蒸气压53.32 kpa(400mmHg 39.5℃)。易溶于水和其他有机溶剂。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能与氧化剂反应。 *丙酮与过氧化氢、硝酸、乙酸硝酸+硫酸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 易燃液体:极性/能与水混合/有害 3 方法:127-T 异丙醇(1219):27起燃烧爆炸事故,死亡5人 丙烯酸丁酯P(2348):8起火灾事故 甲基丙烯酸甲酯P(1247):23起事故,1987年菲律宾死15人 丙烯酸甲酯P(1919):11起事故 丙烯酸乙酯P(1917):13起事故,1962年美国反应器爆炸死10人 醋酸乙烯酯P(1301):35起事故,死7人 *异丙醇内加入少量过氧化氢会发生剧烈还原反应,引起燃烧。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吸入蒸气可引起眼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 消化系统:流涎、恶心、呕吐、腹痛,重者可发生出血性胃肠炎。 神经系统:头痛、眩晕、共济失调、昏睡、抽搐、昏迷等。 循环系统:面部潮红、血压下降,休克。 其他:部分病例可出现肺水肿、脑水肿、肾功能衰竭等。少数病例可有接触性皮炎。 严重急性中毒表现为深度昏迷、低血压、反射消失,甚至死亡。大多数由于口服异丙醇引起。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