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薄雾浓云愁永昼 柔肠一寸愁千缕
[摘要]词,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成为一种完全独立并与诗体相抗衡的文学形式。宋词从类别上又被分为两大派别,分别是“豪放派”和“婉约派”,前者开创自苏轼,后者则始于“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据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存词43首,在数量上虽然比同时期许多大家学者相去甚远,但是在熠熠生辉的两宋词坛却也是不容忽视的存在。李清照作为“婉约之宗”,其词耐人寻味,而在这数量不多的词中,我们稍加思考不难发现,李清照的词,尤其是其后期创作的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满纸皆愁”。可见,“愁”与李清照本人以及她的词有着紧密的联系。
[关键词]李清照 “愁” 情景交融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3-0100-02
一、“愁”――由淡到浓,由浅入深的人生轨迹折射
众所周知,李清照的一生,似于曹雪芹的《红楼梦》,幼年无忧无虑,富庶恬淡;中年爱情美满,却饱尝两地相思之苦二十余载;晚年终日流离失所,颠沛各地,尝尽人生冷暖,悄然长逝。正是这样蹦极似的人生,使李清照所作词凡三分之二皆言“愁”。透过这满纸愁思不难发现,她的“愁”都萦绕于伤春悲秋,离愁别绪,以及去国怀乡。同时,和她的人生轨迹相一致,李清照词中的“愁”也有着明晰的轨迹路线,即由淡到浓,由浅入深。
(一)伤春悲秋
如前所述,李清照生活的前期可谓幸福――美满良好的家庭教育、高雅的文化熏陶、甜蜜的婚姻,都使她性格中更多表现的是率真、活泼的一面。这也在她早期词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不论是“溪亭日暮”中,因贪恋春色而“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女伴们游船赏景的开朗活泼,还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蹴罢秋千》)的娇羞柔美,都向我们展现了她生活的惬意与恬然,可见她那时的生活是喜多愁少、乐浓愁淡的。因而她早期词中与“愁”相关的作品并不多,所发之愁大多都是“伤春悲秋”以及“离愁别绪”的呓语。
“伤春悲秋”是中国文学历来就有的传统意识。“四时代序,寒来暑往,冷暖的巨大变化,枯荣的强烈对比都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而春、秋作为四季的过渡,在某些方面更能触动人们心灵中敏感、脆弱的地方。李清照在以男性占绝对主导的文坛本就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而作为女性,春去秋来就更不免触及纤细多思的情感。像《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柳瘦”的对白,以传神之笔表达了她“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也因惜春伤春而忧愁,感叹自己青春易逝。但这种感叹在这里也只是淡淡的一闪而过。我们不妨再看看她所作的一首《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这是一首描写贵族女子伤春之“愁”的作品。“髻子伤春慵更梳”看上去是在叙事,其实却是一句十分重要的心态描写:闺中女子面对春景,百无聊赖,懒得精心着意去梳妆,只随意挽起发髻。习习晚风吹入庭院,正是春寒料峭,经冬的寒梅已由盛开到飘落。春愁本就撩人心绪,何况又见花落!“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两句向我们透露了女子生活环境的惬意舒适,甚至可以说是锦衣玉食――镶嵌着美玉的鸭形熏炉中,闲置着珍贵的龙脑香,只有朱红的樱桃花色的,覆盖如斗形小帐低垂,上面装饰着五色缤纷的丝穗。然而,即使生活像这样富足,因为伤春愁深,连自己平时喜爱的龙脑香都懒得点燃了。
总之,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总是有一种淡淡的忧愁,这是少女情窦初开的表现。这时的“愁”是“袅如烟、轻如雾,淡而不伤,幽而长情”。
(二)离愁别绪
虽然李清照早期婚姻生活平静美好,有着如《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中“云鬓斜簪,涂胶郎君比并看”的甜蜜,但也有因为和丈夫分居两地时的“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绪”――独守深闺的李清照深感寂寞,一寸愁肠便有千缕愁丝,那么整个人呢?《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将自己怀念结婚不久因故离家远行的丈夫的愁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词中那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是被人们称道。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面对良辰佳节,无人相伴,把酒赏菊,寂寞和孤独难以排遣。”短短五十多字,秋天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愁情跃然纸上。在李清照的词中,“当爱情这根和弦被拨动时,我们听到的不是欢快悦耳的交响乐,而是一支永恒而又忧伤的紫色小调。”
应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历的不断丰富,烦恼增加,这时的李清照已经少了许多少女时代的无忧,多了几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