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时期中国电影音乐民族符号运用.docVIP

刍议新时期中国电影音乐民族符号运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刍议新时期中国电影音乐民族符号运用

刍议新时期中国电影音乐民族符号运用   多数时候人们通俗的称论美术作品为“空间艺术”,音乐作品为“时间艺术”,而电影这一形式正是能够把这两种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随着这一艺术形式诞生的“电影音乐”,恰是对电影剧情诠释、思想内涵表达的最完美展现方式,是一部电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影思想传递的最直接途径。好的电影音乐,对整部影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有时比故事情节更容易扣人心弦,堪称电影的“灵魂”。而任何一门艺术形式都离不开相关民族文化内涵的支撑,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电影能够打动人心,而其中富于民族音乐特色的配乐则更易被大众所接受并得到广泛流传。   电影是音画艺术的代表,在百十分钟的电影故事里,除了生动的人物形象、张力十足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思想内涵,多数时候能够打动观影者的当属其中的电影配乐。耳朵与眼睛同时接收电影传递的讯息,但大多数时候声音的重要性要大过画面感,因此多数人选择到电影院观影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声音带来的刺激性。电影从最初的无声发展到现如今的立体环绕声,正是人们对于电影动态声音效果的追求。大多数高质量电影除摄影美术的无可挑剔性之外,也会依靠或磅礴或细腻的电影音乐带来的心灵冲击。中国电影的发展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从无到有、从单一到丰富,中国电影正以蓬勃发展的态势立足于世界电影之林。   一、中国电影发展轨迹概述   1895年由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拍摄放映《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着电影的正式诞生,距今已有百多年的历史。中国电影诞生于随后的第十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庆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京剧片段《定军山》,标志着中国人开始自己摄制电影。随后的百年发展中,中国电影日臻成熟,是受众层面最为广泛的艺术形式。时至今日,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的权威数据统计显示, 2012年中国国产影片数量高达 745部,创历史新高。   早期的中国电影同样以无声片为主,多数时候由电影院自行配以对话解说或音乐配乐,直到 1931年中国人才开始尝试有声电影的制作,代表作当属《芭蕉叶上诗》《歌女红牡丹》。随后的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大量优秀的中国电影开始出现,同时也涌现出优秀的独具中国音乐特色的电影音乐,如电影《马路天使》中的《天涯歌女》《四季歌》,这两首电影插曲是当时作曲家贺绿汀根据苏州民谣《哭七七》和《知心客》改编而成的。这些音乐流传至今,俨然成为中国电影音乐的代表作。建国后中国电影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大量反映人民现实生活的优秀影片在这一时期出现,与之相关的电影音乐也开始逐渐发展,这一时期的长春电影制片厂《五朵金花》《刘三姐》等影片都是运用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优秀的影片,其中的插曲《蝴蝶泉边》《山歌好比春江水》《多谢了》《藤缠树》流传至今,是这一时期中国电影音乐的代表作,此时的中国电影音乐主要运用的多为民歌音乐素材,以“八个样板戏”为主要大众传播作品的录制版。改革开放之后,党中央重新强调文艺“双百方针”,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政治生活的日益正轨使得中国电影有了新的创作环境,中国电影得以复苏,大量优秀的电影涌入这一时期的艺术舞台,如《庐山恋》《城南旧事》《骆驼祥子》《戴手铐的旅客》《小花》等。同时随之诞生的是优秀的电影音乐,这些电影音乐作曲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如雷振邦的《小字辈》、吕其明的《城南旧事》、瞿希贤的《骆驼祥子》等,这些作品或者以声乐线条明朗见长适合广大人民群众传唱,或者器乐化色彩明显,以丰富的和声织体性音乐表达电影作品所涵盖的时代特征、地域文化色彩、人物心理活动等内容。另一类主要作曲家如王酩 1979年创作的《小花》,其音乐特点清新柔美;王立平 1982年创作的《大海在呼唤》,其音乐雅致并富含鲜明的时代气息;赵季平 1983年创作的《黄土地》、1987年创作的《红高粱》,其作品充满浓郁的西北特色,以豪放粗犷见长。这些作曲家创作的富于鲜明时代气息与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电影音乐,预示着中国电影音乐开始登入国际电影音乐舞台。   20世纪末、 21世纪初,随着人们思想的日益解放,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远高于 20世纪其他时期,这一时期大量的电影作品开始进入电影市场,同时中国电影开始国际化发展,商业片开始出现,如《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夜宴》,到近几年的《唐山大地震》《金陵十三钗》《一九四二》等,这些都是中国新时代电影的突破。至此中国电影发展已经历百十年的历史,各方面日臻成熟,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导演也意识到,商业化影片的背后,民族元素的运用更能够引起中国本土观众的共鸣,除却相关电影中民族美术元素的运用,如服装、道具、背景等,更为直接也更为震撼的当属富含民族音乐符号的电影音乐。   二、新时期电影音乐中民族音乐符号的运用   根据广电总局 2012年统计的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电影屏幕新增 3832块,平均每天新增屏幕 10.5块,截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