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职语文第四册第1-16课教案设计汇编.docx

【苏教版】中职语文第四册第1-16课教案设计汇编.docx

  1.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中职语文第四册教案 教学设计汇编 目 录 第1课《春末闲谈》 第2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3课《文学是灯》 第4课《山居秋暝》 第5课《琵琶行》 第6课《八声甘州》 第7课《青玉案·元夕》 第8课《物种起源绪论》 第9课《南州六月荔枝丹》 第10课《“可燃冰”将解千年能源忧》 第11课《回忆鲁迅先生》学案 第11课《回忆鲁迅先生》 第12课《故都的秋》 第13课《神的一滴》 第14课《林黛玉进贾府》 PAGE \* MERGEFORMAT PAGE \* MERGEFORMAT 2 课题序号 第四册第1课 授课班级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讲读 授课章节名 称 春末闲谈 使用教具 教学目的 1、理解文章生动具体的形象与深刻的思想。 2、体会文章幽默生动而富于战斗力的语言。 3、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与严密的论证。 教学重点 生动具体的形象与深刻的思想。 教学难点 生动具体的形象与深刻的思想。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 课外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及《学案》相关练习。 教学后记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一、谈话导入 二、简介时代背景 三、分析文章结构 四、分析讨论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简介鲁迅及其杂文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拓者和奠基者。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不仅是白话文小说的开先河者,也是现代白话杂文的伟大开拓者。“五四”时期,他结合社会斗争的需要,创造了一种人们称之为“匕首”或“投枪”的文体,写了许多杂感合论文。1927年年底定居上海后,他将生命的“最后十年”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杂文创作上。它们广泛地涉及他在小说里所接触到和没有接触到的问题,成为另一种参与社会思想斗争的武器。它是鲁迅时刻关注国家民族命运、民众疾苦的载体,是与他所处的时代保持密切联系的最有效的方式。鲁迅说,杂文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 鲁迅杂文的发展和演变可以划分以下三个阶段: 形成期:鲁迅“五四”时期的杂文,批判了“节” “烈” “孝”等封建伦理观念,揭露了封建复古派的本质,体现了“五四”时期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时代精神。杂文集《热风》和《坟》。 发展期:它大致包括从1925年女师大风潮发生到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开始前鲁迅写的全部杂文。鲁迅运用杂文抨击北洋军阀政府,同时与宣扬封建复古主义的“甲寅派”和持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立场的“现代评论派”进行论战。《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 后期:反映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风貌,抨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和所谓“友邦人士”的侵华罪行,谴责了国民党政府奉行的“不抵抗主义”,揭露了中国文艺界的种种黑暗状况。《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集二集》 鲁迅杂文的特点: 篇幅短小,取材广泛。敏锐迅速,泼辣犀利。冷嘲热讽,幽默风趣。说理形象,议论生动。 《春末闲谈》写于1925年4月22日。当时,以北洋军阀政府为中心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为了对抗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提倡“尊孔诗经”,妄图用封建思想麻痹革命人民的斗志,瓦解革命运动。针对这股反动逆流,鲁迅写了这篇批判奴化思想的战斗檄文。文题似小,旨意却大。名曰“闲谈”,好似信口而言,实则别具匠心,严密为文,读后令人叫绝不已。 全文8个自然节可分三部分: 一、闲话细腰蜂捕捉小青虫的趣事和细腰蜂毒针的神奇功能。(①②③) 二、由细腰蜂的毒针联想到旧时统治者的精神控制术,讽刺其在理论和实效上的失败。(④⑤⑥) 三、治人者“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因此,“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难得太平的了”。(⑦⑧) (一)读文章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这一部分提到细腰蜂抓捕青虫的用意或处理,文章提出几种观点?作者认同哪一种? 1、老前辈们观点:细腰蜂纯雌无雄,捉螟蛉去做继子。 2、考据家:其捉青虫,给孵化出来的幼蜂做食料。 3、作者:满怀好意,如睹慈母教女。 4、法国昆虫学大家发勃耳(法布尔):给幼蜂做食料。【作者认同此观点】 思考:明明是细腰蜂吃小青虫,亦有考据家们立过异说,为什么“我遇见的前辈们都不采用此说”呢? 这是封建迷信思想、传统保守观念在作怪。他们不愿意相信,为了存留“天地间的美谈起见”。 这样写,为下文批判统治者麻痹人民的卑鄙手段、进而揭示真相作铺垫。 文章为何在写治人者与治于人者之前,耗费笔墨写细腰蜂与青虫,两者有何关系? 细腰蜂以麻痹的手段杀死青虫,是残忍而高明的凶手,青虫是受害者。文章以细腰蜂类比统治者,青虫类比被统治者,指明统治者像细腰蜂一样用麻痹的手段(第四段提到的麻痹术)来统治被统治者,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好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