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内外村企互动模式对重庆启示
国内外村企互动模式对重庆启示
摘要:在国内外农村经济实践中存在多种村企互动模式,其成功的经验对重庆新农村建设中的村企互动具有启发和借鉴价值:企业应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村企互动是围绕“三农”的互动;村企互动模式只可借鉴,不可复制;村企互动中,各级政府的角色应该是管理者、政策制定者和规则设计者,而不是比赛者。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企互动;“三农”问题;政府管理
中图分类号:F3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6439(2009)02-0005-05
The Enlightenment of Village and Enterprise Interactive Mode at Home and Abroad on Chongqing
ZHOU Yong, PENG Jian-fang
(School of Business Planning,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village and enterprise interactive modes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practice of rural economy, and their successful experience can enlighten village and enterprise interactive mode in Chongqing’s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should play more important role in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village and enterprise interactive mode is based on three agriculture issues, and the mode can only be learned and should not be copied. In village and enterprise interaction, each government should play the role of a manager, policy-maker and plan-designer and is not a competitor.
Key words: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village and enterprise interaction; “three agriculture” issues; government management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开展的新的尝试,是突破二元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重庆市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和农村人口最多的直辖市,具有我国“三农”问题的典型特征,肩负着更加艰巨的新农村建设任务。
村企互动,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全新尝试,尚未有真正成功的案例和经验可循。对于重庆来说,既然国家给予了我们先行先试的权利,赋予了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的重大责任,那么就应该对于这样的措施高度关注并在实践中进行尝试。
“三农”问题并不是我国特有的问题,世界上的工业化国家都经历了这个过程,也都实施了不同的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战略,国外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教训对于重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重大的启示价值。
一、 国外“村企互动”的做法
1.韩国的经验
(1)新村工厂计划。1973年,韩国政府提出了“新村工厂”计划,致力于促进工业重新布局, 特别是吸引汉城、釜山等城市的工厂向农村扩散。按照计划, 在拥有20万人以上的城市限制发展工业区,特别是划定的保留地区, 不允许建新村工厂。在新村工厂计划之初的1973年,首批指定的165家新村工厂向外疏散;到1981年增加到741家,但仅有614家工厂勉强开工,而且这些工厂的开工率也仅为66%。同时,这些新村工厂的大多数集中在汉城、釜山和大邱附近,违背了通过建立新村工厂帮助落后农村地区创造非农就业机会、克服经济困难的初衷。其原因主要在于这项计划的强制性不符合企业的利益,新村工厂达不到企业生产的规模化、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同时其政策措施也存在漏洞。
(2)农村工业园区计划。1983年韩国政府发起了农村工业园区计划,要求农村工业园区选在20万人以下的郡、市, 每个工业园区面积为6.5~10公顷, 容纳10~15家大中小企业, 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