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1.pptVIP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1.孔子生平: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但积极入世。 2.思想: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诸侯越礼不可忍。主张以德治民,反对任意刑杀和苛政,提倡改良,“损益”。 他崇尚西周,不满于“礼崩乐坏”,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他认为“天命不可违”,“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所以他“五十知天命”,主张“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第9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老子 一、老子和《道德经》 老子 ,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春秋末期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提出 “道法自然”,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老子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认为各种事物都有相互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一书里。 老子骑牛图 泉州市-清源山老子塑像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家 “仁” “礼” 政治 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 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 以德治国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依“礼”行事 为政以德 儒家创始人孔子画像 从西汉起,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盛行了两千多年。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教 育 家 创办私学 孔 子 的 教 育 思 想 教育对象: 教学方法: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意见: 当仁不让于师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 思考 孔子这样做,体现了他怎样的教学方法? 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一天,子路问孔子“如果有要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就去做?”孔子回答说“凡事要三思而后行”。 又一天,冉有问孔子“如果有要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就去做?”孔子回答说“对,应当马上就去做。” 学生们觉得奇怪,为什么老师回答得不一样呢?孔子说“冉有平时老是退退缩缩,所以我鼓励他勇敢,而子路太好胜,所以我要他退后一点。” 你知道下列孔子名言的意思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三、百家争鸣 原因 派别 影响 百家争鸣 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变革 封建制度确立 思想文化的发展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牛耕和铁器的推广 商鞅变法 (诸子百家) 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1:生产力飞速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冲击。 2:各国进行改革,需要大量的治国人才。 3:“私学”的出现,使得受教育范围扩大。 社会发展了 要人才 有人才 ----根本原因 墨子 名翟,战国宋国人,墨学派创始人,他的言行记录在《墨子》一书中。主张“兼爱”“非攻”,还提倡“尚力”“节用”。 孟子名轲,战国时邹国人,后人尊称“亚圣”,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主张“施仁政于民”,他还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 孟 子 名周,战国宋国蒙人,庄周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著有《庄子》一书。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后人将其和老子合称“老庄” 庄子 * 1.孔子生平: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但积极入世。 2.思想: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诸侯越礼不可忍。主张以德治民,反对任意刑杀和苛政,提倡改良,“损益”。 他崇尚西周,不满于“礼崩乐坏”,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他认为“天命不可违”,“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所以他“五十知天命”,主张“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EnLoVe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