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千秋一寸心给予鉴赏启示.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汝昌千秋一寸心给予鉴赏启示

周汝昌千秋一寸心给予鉴赏启示   [收稿日期]2009年9月5日   [作者简介]帅慧芳(1983~ ):女,江西余干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学。   [摘 要]文艺鉴赏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以感知为起点,以体味为高潮,以判断为深化,是渐入佳境、循序渐进的过程。深入体味文艺,能使鉴赏者欣然感发,兴会于作品;使俗野得到温雅之教化,让孤独忧戚的生命充满意趣。周汝昌的《千秋一寸心》在诗词鉴赏中避俗避熟,注重音韵美;认为诗的质素在于味、性灵、神韵、境界,因而用心领悟、涵泳才是鉴赏之关键。   [关键词]鉴赏力 循序渐进 避俗避熟 周汝昌 千秋一寸心 诗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489(2009)11-0101-03      作为文艺的学习者,总要明白文艺对于人生精神、心灵的润泽使得生命的价值愈加深沉、诗意。不断提升自己的高层次接受能力和批评能力是了悟其中意味的关键。通过细读《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受益匪浅,我于鉴赏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鉴赏力即“眼”力和“心”力      鉴的篆字传达的意义是――一个人弯着腰,瞪着一个大眼睛,看着盘子里他观察的这个对象,这就是鉴,其最原始的意思就是细细审视。“赏”,所谓赏心,是心的赏会,以我之心见证、鉴照物之“心”及他人之心的交会、融合的交流过程。鉴赏力,简言之便是“眼”力和“心”力,而眼和心恰恰是人类精神的秘密之所在,亦是文、艺的秘密之所在。   视觉对于文学艺术举足轻重。视觉,密切影响其他精神领域,艺术风格的变化与视觉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视觉方式的变化又显现了深层思维、观念的变化。如我国山水画色泽由金碧辉煌到王维转至清淡水墨、想象与内敛。对于自然的形与色的领悟,离真实的自然看似远了,其实在韵味上反而愈接近自然。   人们经常用再现与表现形容文艺家赏鉴世界的两种眼光、格调。前者客观呆板,后者主观写意。再现与表现是有着优劣之分的因观看方式相异而决然对立的品位吗?我赞同沃尔夫林的观点:视觉的方式,就是想象的观看方式,根本不存在什么客观的视觉。人们对形和色的领悟总是同气质而异的。那么试着重新来领悟再现与表现。对于再现有一句话――“文字觑天巧”。觑巧,是作者的拣择舍取之工。觑,就是见,就是察,是艺术的秘密之所在,是人类精神的秘密之所在。觑天巧,有许多例子,比如我们经常说――入画。我们眼见了枯草、丑石、断壁残垣,都觉出它的入画,那是我们的眼过滤了它真实的不堪和丑陋,忽略了它现实污浊、混杂的一面,以恰切的角度,于诗意的光影中,以蕴藉的情绪觑见了它的巧、它的美。   对于表现也有一句话――“笔补造化天无功”。所谓人类心灵的产物润饰了自然,巧夺造化。自然其实是一部字典,没有现成的诗歌,没有红楼梦,没有莫扎特的魔笛,没有高迪的具有骨干的建筑,可以说,蕴藏在自然中的元素经艺术的驱散陶熔,方得佳观。钱钟书说“再现,表现说貌异心同,造化之秘,与心匠之运,沆瀣融会,无分彼此。”高屋建瓴,超越俗见,令人耳目一新并欣然称绝。   倘若理会了诗人艺家眼界所及处自有独特的心匠之运,赏鉴作品时便不会以晦涩理论套解,而能以活泼的心性参得个中缱绻诗意。比如讲秦观的《踏莎行》,煞拍处一句“夕阳回首愁无限”,一般解说者解为:山本无愁,是人愁而觉山愁――此乃“文艺理论”中的“移情说”是也。周汝昌先生以为读诗说诗,要懂得字音字义,要懂格律音节,要懂文化典故,要懂历史环境,更要懂中华民族的诗性、诗心、诗境、诗音。读诗说诗是需要中华民族传统大文化的“功底”,而倾心于西方的一切潮流、名色的鉴赏家、批评家对上述问题多半是漠然而无动于衷的,如此鉴赏失却了中国说诗谈艺的宝贵传统与瑰奇光彩。他对那诗句的理解是“下片由景入情,追念昔年同来踏青拾翠之游……抬头一望,乃见山来入目,一似有人教它特地供愁送恨者。”   心的赏会和领悟是《千秋一寸心》所注重的,周汝昌在自序中说到:“诗的网络仍是人的心灵的网络:诗者的心,讲者的心,读者的心,此三心的交感互通,构成了中华诗道的‘千秋一寸心’。”而他为此书的题词也儒雅地道出了这个理:“以我之诗心鉴照古人之诗心,又以你之诗心鉴照我之诗心,三心映鉴,真情斯见,虽隔千里,欣如晤面。”他的鉴赏就是对诗篇的“心”的体会与阐发,着重的是情思、笔致的深层领略,就是以我之心寻求古人之心。在赏鉴宋祁《木兰花》中领起全篇精神的首句“东城渐觉风光好”“东城”二字,先生说到寒神退位,春自东来,故东城得气为先,正如写梅花必曰“南枝”,亦值更因它南枝向阳,得气早开。此皆词人诗客,细心敏感,体察物情,含味心境,而后有此诗心诗笔。      二、鉴赏的循序渐进      现实中如果我们对话,若话语愈深邃,语调愈沉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