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技能在教学中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导入技能在教学中的应用

导入技能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通过导入,把学生引导到一个特定的学习方向来,因而也可理解为定向导入。 导入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要求,为学好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基础。现阶段有效地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初一学生,好的导入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拓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极富启发性的导入,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起到培养学生定向思维的作用。运用正确的方法来导入新课,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向,而且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内在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节完整的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由于教育对象不同、内容不同开篇导入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教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我们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为了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导入新课。针对初一的学生,语文教学中的导入形式很多,根据实际教学经历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利用直观演示的方式导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尽量采用直观教学。采用直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因此,采用直观教具来揭示道理或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朱自清《春》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你们看,那峰峦雄伟的高山,波澜壮阔的大海,喷薄而出的红日,这一切的一切让人心旷神怡,充满期待,而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春天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对于美好的春天人们都赶着去赞美去歌颂,这不,一群英英少年就用他们的声音送来了对春天的第一份祝福。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一个朗诵。(播放视频)好了,欣赏完少年的祝福,老师就得问问你们了:你们也经历过十几个春天了,有谁能用一句话或者一首诗甚至一首歌来描绘一下你们眼中的春天?(学生各抒己见)好,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用实验演示的方式导入。巧妙地设计一些小的实验或练习,指出一些现象让学生自己观察和分析,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的结论就是本节要讲的主要内容,因而课题随之被揭示出来。这种导入方法,能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如达纳?李?托马斯《斜塔上的实验》导入:“大千世界,充满了神奇与奥秘,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一些很普通的自然现象中蕴藏着一些永恒的规律。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正是有了发现,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美好,社会才得到不断的进步。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得到启示,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从茶水沸腾的壶中得到启示,发明了蒸汽机。那么今天,我们也来做个小实验,看看同学们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 这是两个铁球,一大一小,当它们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时,哪个球会先落地呢?同学们猜一猜? (学生回答,然后老师演示实验情况。) 其实,在四百多年前,有一个人他就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在意大利著名的斜塔上做了这个实验,后人把这个实验叫做“著名的斜塔实验”,他是谁呢? (学生回答)你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伽利略吗?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被世人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斜塔上的实验》,再次感受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和品质。 3、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问题导入。生产和实际生活中,有不少现象,人们往往能感觉它而不能理解它。一旦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便能引起浓厚的兴趣。利用这种心理,使许多问题都可以从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实际问题和道理导入新课。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引入,引发思考,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罗迦费因格《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导入:“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上的这幅图,说说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有人说是老人的脸,有人说是少女的脸。)好,再请大家想想一个耳熟能详的问题,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是的,一个李白加一壶酒等于诗百篇,一个牛顿加一个苹果等于万有引力,一个鲁班加一根草等于一把锯,在现实生活中1+1不一定都等于2。我们看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出的答案就会不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4、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探索的目标,这是理科教学最常用的方式。 如屠格涅夫《蔚蓝的王国》导入:“我们上节课了解了一位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谁啊?”(学生回答:“列夫托尔斯泰”)回忆一下当时俄国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学生回答)那么,在与他同时期的俄国社会,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