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二战盟军战俘的居住及饮食配给初探.docVIP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的居住及饮食配给初探.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的居住及饮食配给初探   摘 要: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是日军关押英美等国盟军战俘的战俘营,在战俘营内,日军违反《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盟军战俘居住条件恶劣、饮食种类单调、匮乏,文章以战俘的居住及饮食配给为视角,揭示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并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关押盟军战俘的战俘收容所,而是役使英美等国战俘充当廉价劳动力的劳务型战俘营。   关键词:二战;盟军战俘;居住及饮食配给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成为“二战”期间日本在其本土及海外占领设立的200多处战俘营中最典型的一座,其关押盟军战俘国别多、关押盟军战俘级别高的战俘营。从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的居住及饮食配给来看,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并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关押盟军战俘的战俘收容所,而是役使英美等国战俘充当廉价劳动力的劳务型战俘营。   一、沈阳二战盟军战俘居住情况   在沈阳以外的其它地区,日军战俘营都是采取因地制宜或因陋就简的办法,利用所在地现有的兵营、监狱、学校或其它现成的场所充当战俘营。如设立在菲律宾的比里彼得战俘营在战前曾经就是普通监狱。1942年11月11日战俘初到沈阳时,就被安排在北大营临时营区,也就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炮轰北大营事发地,这里成为战俘的一个临时处所。   北大营临时营区南北长约240米,东西宽约180米,临时战俘营四周有里外两道铁丝网包围,高约1.5米,北大营临时营区的营房在东北俗称为地窨子,是为御寒采用半地下半地上的方法建造的。每栋房子大约有40米长,6米宽。每个房间内墙的四周都有用石板或木板搭建的大通铺,这些大通铺紧挨着墙壁,大约有不足1米高,2米宽。通铺之间的过道大约有5英尺宽。在通铺靠墙的一面,通铺的上方5米高处有一个宽约不足1米宽的架子,战俘们可以在这些架子上排放一些私人物品。[1]在过道的中间,也就是整个房间的正中央,有一个用砖垒起的大石台,是个俄式的炉灶,大约有0.4米宽,118米长,1.5米高。在炉灶的前面,有一个石阶,一个金属盖子被盖在这个石阶上面。炉灶的前面有两扇金属的小门,可上下开合,上面是生火用的,下面是清理炉灰,石台后面是排烟道,一直通向屋外。   1942年11月11日,战俘到达北大营临时营区时,许多生病的战俘身体更加虚弱,营房内没有便盆,大部分生病的战俘每天要去20-40次厕所,天气刺骨,即便是患有急性肺炎,离门最近的厕所也要大约45英尺的距离。临时战俘营内允许生火,但煤的质量不好,虽然也额外分发了手套及短袜,但对于来自热带的战俘来说毫无用处。[2]因此,在北大营临时营区时,战俘不仅被俘于不合卫生的地区,气候对于来他们来说也是违反日内瓦条约中“若气候对来自气候适中地区的人员有害,应从速移送至气候较适宜的地区。”的相关规定。   1943年7月,战俘们搬进了新战俘营。这个新战俘营是日军全部战俘营中唯一专门为关押战俘而修建的永久性战俘营,它的布局和设施、功能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化程度。   根据1929年《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营的设备”第十条规定:战俘所居住的房屋或营棚应具备符合卫生和健康的一切可能的保证,场所应无潮湿之患。[3]而实际在战俘营内,普通战俘要80人居住在一个房间,房间内阴暗、潮湿、拥挤,跳蚤横行,房间内有个圆柱状的俄式火炉,但分配给偌大的火炉取暖的煤却少得可怜,很难保证冬季的室内温度。幸存英军战俘亚瑟?克里斯蒂(战俘编号1228)回忆说:“搬迁到新战俘营后,条件似乎好了些许,至少住的是砖瓦房子而不是木板草房。但是,战俘们发现自己被看管得更严了。在老战俘营还可以隔着铁丝网看到外面的世界,还能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像外面的人一样可以自由行走。可这里,四周的电网高墙把战俘彻底禁锢在地狱里。[4]虽然是新建的战俘营房,居住条件比原来的临时战俘营条件有所改善,但每座战俘营房都处于超员状态,室内空气潮湿混浊。实际上,新的战俘营房同原来的临时营房相比并没有多大改善。[5]   高级战俘们相对普通战俘稍好些。据温莱特回忆:“当年高级军官战俘两人一个房间,里面配置一只破旧的俄式取暖炉,一个很大的炉体下部有一个比较低的炉门,炉子生着火。由于没有御寒的衣服,不能在刺骨的寒风中外出散步,他们只能在火炉附近活动。厨房、浴室和厕所都在营房外50米的地方,几乎所有战俘仍然受着肾病的困扰。洗漱没有肥皂,?]有热水。   综上,我们能管窥到高级军官战俘和普通战俘在战俘营中的生存状态。在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中,高级战俘与普通战俘居住条件比较,可以看出,尽管高级战俘几经易所,但高级战俘一般2至3人同住一个房间,采光好,还有储物柜等物品,军官战俘是10-12人一个房间,比普通战俘要几十个人挤住在一起的环境要好得多。因此,高级战俘居住地的设置对日本来说更像是一种“人质”资源的关押形式,而普通战俘则完全是以劳役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