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康复医学及治疗技术(3)
PAGE \* MERGEFORMAT 424 | ^^^^专业劾识
康复治疔知识^^^ | 423
意纠正和抑制,促进分离动作的建立和发展。联合反应也是脑瘫患儿通常出现的问题,因此 治疗时不要进行活动强度过大使其精神紧张的课题,不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内容过多、过于疲 劳的训练。应避免由于过度努力而产生的联合反应,抑制由此产生的异常运动模式。
9〉提高感觉统合水平:目的是增强芷常的感觉一运动输人。脑瘫患儿对自己的动作没 有正常和正确的感觉,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整体以及各部位在空间的位置关系。因此 要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以使其运动感觉与视觉、触觉、本体感觉及体表感觉相结合,提高运动 与感觉以及各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善中枢的感觉统合功能。
10应用动态的治疗手法:治疗不应是静态的,必须动态地进行。促进翻正反应賴平衡 反应是主要治疗目标之一,要与促进体重移动的手法相组合,在诱发姿势反应、体重移动的 运动中进行治疗。
: IV采用适合个体的手法操作:手的触摸刺激要适应每个患儿的不同感觉,力度要适
当。治疗时手指应呈伸展状态,全手張开,用手掌和整个手指给予患儿充分支持、不同程度 的压迫、剌激,同时进行微妙的调节。不要频繁变换手的放置位置,避免给予患儿混乱的感 ‘觉刺激。最好有确定的关键点,保持一定的压力。躯干、肩胛带、骨盆带等近嬙的关键点可 以给予运动模式最大影响,远端的关键点用于患儿能够自己部分控制姿势之后。总之,根据 患儿的不同情况,不同的训练目的,设定并采取不同治疗操作手法。
口)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制订治疗方案:治疗中要充分考虑患儿的年龄、发育、智能、性 格、情绪状况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如婴儿斯尚未形成自 我意识,应以治疗师为中心,促进手法为主体;幼儿期已经形成自我意识和自主性,应尊重患 儿意愿设定治疗场面,帮助他逐渐丰富感觉运动经验;学龄前期要设定穷入学做准备的训练 场面;学龄期要与学校合作。应促进患儿全身心的发育,治疗中不能只注意运动功能的提 丨高。根据患儿的情绪、性格特点设定治疗场面,与患儿家长很好地合作,指导患儿家长在家 庭中对患儿进行治疗。 ―
13〉注意调动患儿的兴趣和主动性:结合患儿的兴趣进行治疗,不断变换治疗场面,提 高患儿对成功的欲望,使患儿有成就感,建立自信心。调动患儿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去 5完成力所能及的运动,形成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从患儿及父母的视点出发,引导正常的 \感觉一运动发育。
^婴幼儿早期训练的原则:婴幼儿由于姿势张力尚未固定,一般没有明显增强,又是 生长发育快速时期,因此治疗时应以促进手法为主。强调以下8种模式训练的重要性:①整 个机体的伸展模式;②竖头以抵抗重力模式;③对称性姿势模式;④保护性伸雇模式;⑤长坐 ;位模式;⑥以躯干为轴心的旋转模式;⑦不同体位下的平衡反应模式;⑧手口眼协调献。 〔3〉主要内容
!)头部控制:①促进头部的抗重力伸展,以使头部在正中位正常地屈曲与伸展,达到头 部与躯干间姿势的协调性;②促进头部向侧方的翻正反应,诱发头部在向侧方倾斜时回到正 中位;③促进颈部的伸展,使颈肌拉长,增强头部控制动作,使头具有抗重力运动能力;④促 进头部的正中位保持能力,使两手具有动作能力;⑤促进头部的回旋,从而促进头部运动与 躯干、肩胛带的分离,诱发体轴回旋运动;⑥促进头躯干翻正反应,便进头与躯于在抗重力伸 展位的翻正反应及小儿向侧卧位和卧位的翻身运动;⑦促进躯干翻正反应,诱发体轴的 回旋。
2〉躯干控制能力:①促进俯卧位躯干伸展与屈曲的统合,达到俯卧位抬头,体重移动的 目的;②促进仰卧位躯干伸展与屈曲的统合,使小儿颈部充分伸展^保持在正中线上,两上肢 可以伸向前方,达到两手抓住膝或足部的功能;③促进坐位头与躯干的矫正反应,达到坐位 的重心移动,建立平衡反应。
3〉坐位的控制能力:①促进从俯卧位向坐位转换,实现头部控制、上肢具有支持能力、 体干回旋而为坐起做准备;②促进坐位躯干稳定与回旋,达到抑制躯干的紧张和不稳定性, 为向其他体位转换做准备;③促进长坐位平衡,达到坐位的稳定性,产生自由活动;④促进侧 坐位的发育,达到稳定的侧坐位和姿势变化,向手膝位转换。
4〉翻身运动:①促进两栖类反应,达到俯卧位运动时头部屈曲回旋,体重移动至侧卧 位,一侧上下肢及体干负重,而另一侧运动的正常姿势模式;②促进体干回旋,实现屈曲与伸 展间的统合,保证翻身运动的完成;③促进翻身运动,完成从俯卧位向仰卧位的翻身。
5〉上肢支撑体重:①促进俯卧位骨盆的控制和髋关节伸展,使体重下移,头部和躯干抬 起;②促进肩胛带、头部和体干的运动分离,达到肩胛带的稳定,两上胺支持体重;③促进坐 位向后方倾斜时,上肢支撑体重,增强用肘或手支撑体重和移动的能力;④促进上肢保护伸 展反应,达到上肢的抗重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山东济南高新区教育系统所属事业单位招聘骨干教师8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秋季第12周《传递温暖,从问候开始》主题班会教学设计.pdf VIP
- MES系统运维服务质量承诺及保证措施(可编辑Word版).doc VIP
- 广发证券-通信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迎接AI的大推理时代.pdf VIP
- 2025年统编版专题11 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 小升初语文暑假专项提升试题.docx
- GB50794-2012: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pdf VIP
- 2025企业级AI Agent(智能体)价值及应用报告.pdf VIP
- 山东云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pdf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PPT课件.pptx VIP
- 抓斗船现场作业安全操作指导书.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