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5年物理中考隐含条件试题范例点评【精品资料】.doc

2105年物理中考隐含条件试题范例点评【精品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05年物理中考隐含条件试题范例点评【精品资料】

2105年物理中考隐含条件试题范例点评 徐正黄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苏州石湖中学 江苏苏州 215128) 摘要 巧设隐含条件是2105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的一大亮点。本文在点评若干范例的基础上,归纳了六条指导学生通过信息收集、穿越、分析、交流从而把握隐含条件明朗化的方略。 关键词 隐含条件 明朗化 信息收集 信息越穿 隐含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为隐含条件,2105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卷中,巧设隐含条件的试题繁花似锦,甚至在同一份试卷中多次出现,有的题目条件全部隐藏,有的部分隐蔽,从而增加了试卷的区分度。这些试题隐含条件的设置有哪些特点?主要分布在哪些知识点?如何在平时教学中指导学生挖掘隐含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信息交流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2015年物理中考试题中若干范例的点评,探讨挖掘隐含条件与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辩证关系。 1 原创亮例说隐含 2015年苏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压轴题是巧设隐含条件的亮例,试题最后的两小题条件的隐含是原创的,独树一帜。 案例1(苏州卷30题摘要)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压表示数/V 1.0 1.5 2.0 2.5 3.0 电流压表示数/A 0.12 0.19 0.25 0.28 0.38 物理兴趣的同学们想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室有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规格不同的定值电阻、开关和导线等器材各若干供同学们选择,实验用电路如图1所示. (1)……(2)……                             表一 (3)他们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测得多组数据记录 在表一中,在给定的坐标纸上作出图象,分析得出了结论.在与其他组交流时发现虽然各小组作出的图象都是正确的,但是在相同的坐标纸上有些小组的图象却明显不同.请你利用表中数据在图2中作出I﹣U图象,并回答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4)该组同学为了进一步探究电路的性质,他们选择了一个电压可调的电源进行实验.实验所用电路如图3,但电压表位置不详,电阻R1的阻值为8Ω,所用滑动变阻器R2是“10Ω 2A”和“5Ω 3A”中的一个.若某次实验时两表刻度盘上的指针位置如图4所示,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恰为最大值的一半.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通过计算推测他们实验时所用变阻器R2的规格和R2的电压. 点评:第(3)题的主题是作出电阻R不变时的I-U图像,而题目中相关的已知条件仅是“规格不同的定值电阻”和表一所列的数据。但表一的数据与平时教学中通常使用的数据有不同:I和U的数值不是严格遵守正比关系。这样,表一所列的数据就属于隐含条件,它是一组真实的实验数据,运用图像法分析数据,作出正比例图像,这个作图要求需要将数学学科作正比例图像的法则进行信息穿越。 用不同阻值电阻实验,所作出的I-U图像斜率是不同的,但题目中只要求作出一个定值电阻的I-U图像,没有要求作出两个阻值不同电阻的I-U图像以进行比较,所以要回答图像不同的原因,题设的只作一条I-U图像的条件当属隐含条件的范畴。 第(4)题用一句“电压表位置不详”把电路图中的电压表隐藏了,学生分析处理信息时就要从不同的视角(如电压表分别与R1、R2或者电源两端并联)加以判断,而且,“所用滑动变阻器R2是“10Ω 2A”和“5Ω 3A”中的一个”,图4给出的电表刻度盘又隐含有两种量程,多重隐含几乎把学生搞晕,只有把这些隐含条件都分析到位了,才可以得出R2的规格为“10Ω 2A”以及R2的电压有1V和5V的两种结果。 2 压轴题隐含条件设置突出重点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科学内容有三大板块:1物质;2运动和相互作用;3能量。三板块共涉及300多个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其中,行为动词最高级别——“理解”级别的只有五个:密度、压强、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统计发现各地中考物理试题中的压轴题花费大量精力设置的隐含条件跟这三大板块和五大主角密切相关,这不能不说是试题构思者突出重点的匠心。 前面的案例一就是欧姆定律的探究,下面再看5个案例分析。 2.1 关于“密度”隐含条件设置的案例 案例2 (天津13) 现有密度分别为ρ1、ρ2(ρ1<ρ2)的两种液体,质量均为m0,某工厂要用它们按体积比1∶1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则( ) A. 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 B. 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 C. 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1﹣)m0 D. 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 ﹣1)m0 点评:试题没有直接给出究竟是按哪种物质液体的体积进行配制,这就是试题的隐含条件。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