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感恩特质与幸福感关系研究.docVIP

大学生感恩特质与幸福感关系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感恩特质与幸福感关系研究

大学生感恩特质与幸福感关系研究   摘要:幸福感是个体对于自身情绪(正负向情绪)及认知(生活满意度)等两个层面的主观经验和感受,包含感受正向愉快的情绪(较少负向情绪)和高度的生活满意。从感恩特质、社会支持、适应型态和幸福感四个变量对大学生的幸福感进行调研,结果发现:不同感恩特质的大学生在幸福感表现上有差异存在,女大学生在感恩特质和幸福感得分都高于男大学生;感恩特质会透过社会支持及适应型态对幸福感具有正向间接效果。因此,大学应多开展感恩活动,开展感恩特质的培育课程,提高对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培养大学生积极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积极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特质;幸福感;心理健康;人格特质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5)02-0067-04   长期以来,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治疗疾病(例如:焦虑、忧郁症等)的负向功能上,直到20世纪后期,开始转向于正视和促进人们的正向心理状态。其中“幸福感”(well-being)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1〕,它意味着心理健康和国民生活品质指标的平衡〔2〕。幸福感是个体对于自身情绪(正负向情绪)和认知(生活满意度)等两个层面的主观经验和感受,代表一个人在生命中的每一层面皆处于最佳状态,包含感受正向愉快的情绪(较少负向情绪)和高度的生活满意。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2008年董氏基金会对全台湾大学生主观压力源的调查显示,22.2%的大学生(约30万人)有明显忧郁情绪,几乎每四人就有一人被忧郁情绪困扰,需要专业心理援助①。虽然约四分之三的学生没有明显的忧郁情绪,但这并不表示这些学生都有高程度的幸福感受。在多元社会竞争的大环境中,大学生的忧郁指数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面临着幸福感受日益下滑的危机,因此,本研究选择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了解大学生的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一、研究目的   近年Lyubomirsky、Sheldon和Schkade提出维持幸福的结构(architectureofsustainablehappiness)模式,认为设定值(setpoint)、环境(circumstance)、有意图的活动(intentionalactivity)等三个元素决定了个体长久幸福的水平〔3〕。其中,设定值是指相对不变的个体内、气质性和情感性的人格特质,即遗传或基因元素;环境是指个体生活中偶然但相对稳定的事实,包含了人口变量、个人历史、生活他人等;有意图的活动是指个人在每天生活中所做所想的各种事情,而此活动需要个体付出某种程度的努力,即个体是努力从事活动,不是自然发生。此活动可能包含行为性(behavioral)(如:规律运动)、认知(cognitive)(如:以正向观点来解释情境)、意志性(volitional)(如:追求个人目标)等活动类型。   本研究拟将人格特质中的感恩特质作为设定值元素,将社会支持作为环境元素,将适应型态作为有意图的活动元素。这三者对幸福感的影响与维持幸福的结构模式相互呼应。感恩、社会支持、适应型态及幸福感等变量在个人生活及长久生命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个体的内在身心机能和外在社会关系等层面。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对象,探究感恩特质是否在社会支持、适应型态及幸福感等不同层面上具有独特的表现,探讨感恩与幸福感之间的连结和运作是否会受到社会支持及适应型态的影响,从而建立提升个体幸福感的机制。   二、研究假设   依据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一:不同程度感恩特质的大学生,在幸福感的表现上有差异,即感恩特质程度较高者,其幸福感程度较高。   假设二:感恩特质、社会支持及适应型态对幸福感有正向直接效果,感恩特质透过社会支持及适应型态对幸福感有正向间接效果。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变量   1.感恩特质。包含“感谢他人”、“感念恩典”、“知足惜福”、“感谢逆境”以及“珍惜当下”五个分量表,得分越高,代表个人越具有该方面的感恩倾向。   2.社会支持。包含“情绪与陪伴性支持”及“讯息与实质性支持”两个分量表,得分越高,代表个人知觉到获得该方面的社会支持程度越好。   3.适应型态。包含“问题取向积极适应”、“问题取向消极适应”、“情绪取向积极适应”、“情绪取向消极适应”四个分量表,得分越高,代表个人越具该方面的适应型态倾向。   4.幸福感。包含“生活满意”及“正向情绪”两个分量表,“生活满意”得分越高,代表个人对自己整体生活越感到满意;而“正向情绪”得分越高,代表个人在生活中越常体验到愉快的情绪状态,两个分量表总和为个人幸福感的整体表现,分数越高,代表个人越感到幸福。   (二)研究对象   本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