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治疗研究进展.docVIP

大肠息肉治疗研究进展.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肠息肉治疗研究进展

大肠息肉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432-01      大肠息肉系指结肠和直肠隆起型病变的总称,是消化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其中占主要比例的腺瘤性息肉已公认为癌前病变。随着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与大肠癌关系密切的大肠息肉防治引起了广泛关注,现就近年来大肠息肉的治疗临床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一 中医的辨证治疗    中医学中无大肠息肉的病名称谓,但对其病证却有详细的描述和记载。根据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特点,将其归属于“便血”、“息肉”、“肠覃”、“肠瘤”、“积聚”、“垂珠痔”、“葡萄痔”等范畴。目前,中医大多认为“脾虚”是本病的病机重点,而湿热、寒湿、湿浊、痰浊及由此而引起的瘀浊、瘀血是本病的中医学病因[3]。由于多数大肠息肉早期临床表现无特殊症状,中医诊断大肠息肉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因而以往病例数少,中医治疗本病不多。近年来大肠息肉发病率逐渐增高,但诊断及治疗多采用内镜下治疗,专门针对本病的中医治疗的报道较少,目前中医对大肠息肉的治疗研究辨证论治仍是其主要途径,如黄文东[4]治疗直肠息肉摘除术后,认证为湿热壅滞;韩玲[5]按照中医证侯划分86例大肠息肉患者发现按照肾虚夹瘀型气滞血瘀型气阴两虚型脾虚湿热型湿热瘀阻型分布。刘添文,陈延[6]通过对109例大肠息肉患者进行中医辩证分析发现,血瘀内停证的患者有80例,涵盖率73.4%,大肠湿热证71例,涵盖率65.1%,脾胃虚弱证66例,涵盖率60.5%,肝郁气滞证11例,涵盖率10.0%未发现寒邪内阻证。谭玮璐[7]通过聚类分析97例患者的中医证侯分型及所占比例为脾虚夹瘀型(占43.3%),湿热瘀阻型(占26.8%),脾虚湿热型(占18.6%),气滞血瘀型(占8.2%),气阴两虚型(占3.1%)。杨炜,徐进康[8]探讨多家医家研究乌梅用于大肠息肉治疗取得良好效果。薛晶,林帆等[9]探讨结肠息肉及生物学特征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得出结论脾肾阳虚证发生率高、息肉大、分化差、癌变多,易复发,中医阳虚体质是大肠息肉的重要病因之一,温阳散结为主的治疗应是大肠息肉的重要防治方法之一。可见中医证型的分析对大肠息肉的治疗存在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二 西医治疗    随着科技的发展,结肠镜的使用普及,早发现、早治疗大肠息肉的优势受到广泛的认可。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创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消化道息肉以来,至今已发展成包括药物注射、激光、微波、热电偶、冷冻、射频等多种方法。各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最普及和成熟的是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法,该方法有效、安全、简单、痛苦少,适用范围广,目前已成为消化道息肉首选的治疗方法[10],其最多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和穿孔,发生率约为0.62%--2%,其他尚有电灼伤、可燃气体爆炸等。近年来绝大部分大肠息肉均可以在结肠镜下微创切除。杨悦军[11]在分析结肠镜治疗153例大肠息肉无1例大出血及穿孔。黄德旺,黎骋[12]在结肠镜下诊治大肠息肉368例临床及病理分析,术中术后并发少量出血65例,腹胀腹痛168例,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胡团敏,黄永德等[13]分析320例大肠息肉内镜检查及治疗结果,所有息肉均一次行成功切除,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穿孔1例,出血2例。目前观点多认为一旦发现息肉,应该及早切除,可有效地减少大肠癌的发生及其死亡率[14],但术后仍存在例数不等的出血和穿孔,且经内镜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复发率为15.6%[15]。可见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大肠息肉的复发是西医治疗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 中西医结合治疗    饶振芳,陈斌等[16]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先用纤维肠镜除息肉,然后再用中药健脾、化湿,祛瘀法治疗,数年来,对控制多发性腺瘤性结肠息肉再发,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治疗组再复发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田耀洲等[17]经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后,采用清热化湿、化瘀散结法治疗本病51例,3个月内痊愈49例,治愈率98.08%。葛桂萍等18]经内镜下治疗该病后,从痰、瘀入手治疗本病70例,结果治愈58例,好转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6%,并且通过近1年的随访观察,未发现1例息肉复发。李彦民等[19]采用中药内服以解毒活血攻坚为主、保留灌肠以化瘤止血为主及结肠镜下圈套电切或微波灼除等随证综合治疗大肠多发性息肉95例,疗效显著。刘兵,王伟涛等[20]对170例大厂多发息肉患者根据症候采用中药内服、保留灌肠及结肠镜下圈套电切或微波灼除综合治疗。治愈163例,无效7例,治愈率95.9%。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息肉具有广阔前景,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目前治疗大肠息肉的安全、有效和经济的方法。   讨论    从本文综述的资料中可以看出,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