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赵氏孤儿复仇思想小论.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越剧赵氏孤儿复仇思想小论

PAGE PAGE 1 越剧《赵氏孤儿》复仇思想小论 郑国和 《赵氏孤儿》是个在中国广为人知的故事,历代曾被无数次搬上戏剧舞台。今年6月上海越剧院推出了越剧《赵氏孤儿》。这是继中国国家话剧院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于2003年分别上演这出戏后《赵氏孤儿》舞台的又一大盛事。越剧《赵氏孤儿》在上海大剧院演出后,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随即在全国巡回演出并传出将要赴香港、法国公演的消息。以笔者之见,越剧《赵氏孤儿》之所以取得成功,除了其剧种所固有的特殊优势以及演员的精湛演技外,要归功于剧本的两大特色:一是其新颖的手法,比如剧中多处穿插了类似电影画面的背景来展示舞台人物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一是其意外的结局 —— 一场通篇唱复仇的戏到了结尾处却又从根本上对复仇提出了质疑。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与后者有直接的关系,即越剧《赵氏孤儿》的复仇思想。 本文的涉及范围限于自己能够找到的剧本。除了这些剧本外,《赵氏孤儿》还有几个重要的改写本,如法国文豪伏尔泰的改编本《中国孤儿》(1755年上演)和田沁鑫自编自导、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演的《赵氏孤儿》(2003年上演)。这些版本只好等以后有机会再讨论了。 赵氏孤儿的故事出自史书的记载。比如《左传》中记载了春秋时晋国国君灵公无道,与忠臣赵盾有矛盾,君臣之间的矛盾最终激化为君臣间的相互格杀。后来在《国语-晋语-襄公》、《公羊传-宣公》等书中都有相似的记述。不过明确体现复仇思想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始见于《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 参见郑国和《从戏剧<赵氏孤儿>看复仇观念的转变》,《上海戏剧》2005年###期。 参见郑国和《从戏剧<赵氏孤儿>看复仇观念的转变》,《上海戏剧》2005年###期。 元代的纪君祥(生卒年不祥)最早将这个复仇故事写成剧本。他以《左传》和《史记》为主要素材,创作出了王国维曾赞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王国维:《宋元戏剧史》,《王国维文集》第一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303页。的杂剧《冤报冤赵氏孤儿》 纪君祥本《赵氏孤儿》的全称分“题目”和“正名”两部分。前者是“韩厥救舍命烈士,程婴说妒贤送子”;后者是“义逢义公孙杵臼,冤报冤赵氏孤儿”。以下称元刊本。。然而纪君祥并没有拘泥于史书的记载,而是对史书的素材做了大胆的改编。比如假赵孤不再是他人之子,而是程婴的亲生儿子;真赵孤也没有躲进深山,而被屠岸贾收为义子,等。这些改编不仅使情节更富戏剧性,而且进一步突出了复仇的主题。元刊本在楔子里就开门见山地点明了赵家冤仇的起因,规定了全剧复仇的主题。比如楔子里赵朔唱道 “屠岸贾贼臣权在手,挟天子令诸侯,把俺云阳中斩首” 元刊本的引用全部出自王季思主编的《全元戏剧》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634-646页。,并嘱咐妻子等她腹中婴儿长大后要 王国维:《宋元戏剧史》,《王国维文集》第一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303页。 纪君祥本《赵氏孤儿》的全称分“题目”和“正名”两部分。前者是“韩厥救舍命烈士,程婴说妒贤送子”;后者是“义逢义公孙杵臼,冤报冤赵氏孤儿”。以下称元刊本。 元刊本的引用全部出自王季思主编的《全元戏剧》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634-646页。 原文作“落不得尸首胡伦”。见《全元戏剧》第三卷,636页。 尽管元刊本得到王国维的高度评价,一般评家所依据的却并不是元刊本 比如刘荣恩(音译)1972年出版的《元杂剧六种》中《赵氏孤儿》的英文翻译和介绍就是如此。见Liu Jung-en, translated and introduced, Six Yuan Plays (Middlesex, England: Penguin Books, 1972)。另一个例子是黄卉的论文《评历史悲剧<赵氏孤儿>》,《洛阳师专学报》第18卷第6期,1999年12月,71-76页。,而是流传远为广泛的题为《赵氏孤儿大报仇》的明刊本明刊本《赵氏孤儿》的全称也分“题目”和“正名”两部分。前者是 比如刘荣恩(音译)1972年出版的《元杂剧六种》中《赵氏孤儿》的英文翻译和介绍就是如此。见Liu Jung-en, translated and introduced, Six Yuan Plays (Middlesex, England: Penguin Books, 1972)。另一个例子是黄卉的论文《评历史悲剧<赵氏孤儿>》,《洛阳师专学报》第18卷第6期,1999年12月,71-76页。 明刊本《赵氏孤儿》的全称也分“题目”和“正名”两部分。前者是“公孙杵臼耻堪问”;后者是“赵氏孤儿大报仇”。 王季思主编,《全元戏剧》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631-634页。 明刊本里的复仇虽然成功了,但成功的代价却非常高昂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