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简文字编》校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docx

《郭店楚简文字编》校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docx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郭店楚简文字编》校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

前 前 言 PAGE PAGE 1 前 言 隨着 20 世紀 70 年代大量戰國文字資料的出土,戰國文字研究出現了新的高 潮,涌现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論著。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共同成為古文字學 的三大支柱。在戰國文字中楚簡文字的研究尤為突飛猛進,其中 1993 年 10 月在 荊門市沙洋區四方鄉郭店村楚國貴族墓地中搶救發掘的一批楚簡對楚文字的研 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1998 年 5 月,文物出版社出版了由荊門市博物館編寫的 《郭店楚墓竹書》一書,發表了全部的竹簡的照片和釋文。2002 年文物出版社 出版了由張守中、郝建文、張小滄三位先生編的《郭店楚簡文字編》,編者們在 盡可能吸收學術界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對郭店簡的文字材料進行了認真的整理編 排,完成了《郭店楚簡文字編》。 然而由於郭店簡的篇幅很大,加上編輯此書時間上的局限,因此在文字的釋 讀方面難免出現一些錯誤。隨着學術界對郭店簡研究的深入,一些文字的考釋有 了新的研究成果,這些新的研究成果有的肯定和支持了文字編的釋法;有的卻否 定和懷疑了文字編的釋法;還有的對文字編未釋字或存疑字进行了新释。其中 2002 年李零先生的《郭店簡校讀記》(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年劉釗先生的《郭 店楚簡校釋》(福建人民出版社)和陳偉先生的《郭店竹書別釋》(湖北教育出版 社)這三本專著在郭店簡的文字考釋上有了很多新的突破。 此外隨着其他楚簡文字資料的公布,進一步推動了郭店簡的研究。鑒於此, 本文在廣泛地汲取目前學術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學習中的心得體會, 擬對該書作一些校訂工作。我們希望校訂後的《郭店楚簡文字編》更為完備,以 便我們更科學、更准確地利用它。 但由於本人學識淺薄,本論文中一些觀點,多有不當。特別是在資料搜集方 面,有些書籍難以獲得,以致前賢之說多有遺漏,尚祈方家批評指正。 《郭店楚简文字编》校订 《郭店楚简文字编》校订 校訂範圍 一、主要要從字形的角度出發,對書中一些字形的釋讀提出不同的學術觀點, 表現為:或以前正確的觀點未被采納;或以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仍不可識而當 時被誤識;或新材料的公布,使該字得到正確的釋讀;或以往一些學術在經過新 材料的印證後,確不可疑的而當時沒有為編者所吸收。 二、古文字的研究主要包括形、音、義三個方面,編者在處理字形上大多遵 守原篆而加以隸定,但也有從音、義方面對其直接釋讀。我們將把文字編中有些 只隸定出的字形,而沒有釋讀的字也加以校訂。 三、對于目前一些的釋讀尚無定論的文字,我們會把目前的一些學者的觀點 列舉出來,存疑。 四、對于書中描摹出現的錯誤。我们則做不校訂。 校訂體例 校訂體例 校訂體例 一、主要校订在釋字方面的問題。 二、依該書的編排順序校订。 三、每校訂一條,為完備起見,掃描該字條下所校訂字的形體,同时指明页 码所在、編者的隸定。該字在按語中均以“△”表示。作者陳述部分均以“按” 字標出。 四、對于未識之字,凡據偏旁分析尚可隸定之字而意義不明者,則以硬性 隸定的方式處理,存疑待考。 五、凡在文中出現的“裘錫圭先生按語”若無注釋均來自《郭店楚墓竹書·釋 文》中的“裘按”。 六、本論文校訂各字均注明篇題及簡號,各篇題简称如下: 老甲——老子甲 老乙——老子乙 老丙——老子丙 太——太一生水 緇——緇衣 魯——魯穆公問子思 窮——窮達以時 五——五行 唐——唐虞之道 忠——忠信之道 成——成之聞之 尊——尊德義 性——性自命出 六——六德 語一——語叢一 語二——語叢二 語三——語叢三 語四——語叢四 殘——竹簡殘片 《郭店楚简文字编》校订 《郭店楚简文字编》校订 第一卷 校訂 【1】 (成·7) 4 頁“”字條,編者只隸定為“”,未釋讀。 按:裘錫圭先生按語:疑當釋為“”,讀為“冕”,但此字釋為“”在字 形上有待商榷。該字所謂所從的“曼”與《郭店楚簡文字編》(以下簡稱為《文 字編》)49 頁“曼”形體有差異。周鳳五先生認為:“此字左上從示、右下從又, 屬義符;右上從‘面’,乃聲符,字當遷讀作冕。面、冕古音同屬明母元部,可 通。”① 我們認為△字左上從示,右從曼,讀為冕。 【2】 (老甲·34) 5 頁“”字條,編者只隸定為“”,未釋讀。 按:《郭店楚墓竹簡釋文》(以下簡稱為《釋文》):然,簡文作佛。《古文四 聲韻》引《古老子》“然”字作。《說文》“肰”字古文作與以上字形 比較,簡文省“月”旁。裘錫圭先生按語:“此字之義當與帛書本等之‘朘’字 相當,似非‘然’字。”裘錫圭先生認為此字不是“然”甚確,而未對改字的字 形分析。黃德寬、徐在國先生認為此字似可隸作“”,可分析為從“士”“勿” 聲。古音勿屬明紐物部,夋屬清紐文部,物文對轉,二字音近。疑“”乃朘 字或體。②此說可從。 【3】 (窮·13) 6 頁“茖”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