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磁灶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VIP

福建省晋江市磁灶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省晋江市磁灶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PAGE 福建省晋江市磁灶中学2018年春季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表明 A.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 小农经济遭遇危机 C.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D. 农民生活艰难困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由“豪强”、“兼并之徒”到“田主”,即体现土地兼并得到认可。而ABD三项均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兼并 2.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是自元代流传下的一首民谣,表达人们对黄道婆的感念之情。黄道婆杰出贡献在于 A. 棉纺织业 B. 丝纺织业 C. 麻纺织业 D. 毛纺织业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黄道婆的棉纺织业技术,黄道婆的脚踏三锭纺车推动棉纺织业发展,故A项正确。在上古时代,人们已经学会缫丝技术,且与题意不符,排除B。材料强调黄道婆推动棉纺织业技术发展,与麻纺织业不符,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毛纺织业的信息,而是强调黄道婆推动棉纺织业技术发展,排除D。 3. 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乾隆帝说:“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一”。这一变化 A. 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 B.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 C. 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官营手工业的地位,与材料中“民间工匠”“匠籍”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工匠”表明是手工业而非小农经济,故B项错误;材料中“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有利于手工业发展,而不会“限制了”,故C项错误;材料中“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国家……雇募人夫,原欲小民……以为赡养身家”表明有利于民营手工业,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民营手工业 4. “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 秦都咸阳 B. 唐都长安 C. 宋代东京 D. 明代苏州 【答案】C 【解析】宋代的城市打破了市坊分离的界限,展示了“城区即市区”的社会面貌,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秦都咸阳是政治、军事中心,属于“有城无市”,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唐都长安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属于“城中有市”,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明代苏州是展现的是晚期而非早期的城市面貌,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要注意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读懂和透彻地理解材料;二是联系教材知识,注意迁移所学知识与材料的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 5. 在宋代,“发展众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换市场,是沟通城乡的桥梁”。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 草市 B. 夜市 C. 晓市 D. 街市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材料“宋代”、“交换市场”、“沟通城乡的桥梁”,并根据所学可知,这种经济现象是宋代的乡村集市——草市。所以答案选A;夜市是唐朝城市中出现,故B项错误;C类似于夜市的早市,故C项错误;街市夜市位于城市中位置,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草市 【名师点睛】古代“市”的基本形态 (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前期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4)“晓市”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6.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C.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 “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答案】C 【解析】“近代的前夜”中的近代指的是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这一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中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质是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题意。所以选C。A属于手工业特点;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