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劳死”法律问题研究——以劳动者权益保护为视角法律专业论文.docx

“过劳死”法律问题研究——以劳动者权益保护为视角法律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过劳死”法律问题研究——以劳动者权益保护为视角法律专业论文

IV IV Abstract Key words: Karoshi;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rkers; injury; legal regulation 目录 目录 PAGE PAGE VI 目 录 引 言 1 第 1 章 “过劳死”概述 2 1.1 “过劳死”的涵义 2 1.1.1 “过劳死”与职业病 2 1.1.2 “过劳死”与慢性疲劳 3 1.1.3 “过劳死”的内涵 4 1.2 “过劳死”的产生及其危害 5 第 2 章 “过劳死”的法律定性 7 2.1 “过劳死”法律性质的几种理论探讨 7 2.1.1 是否定性为职业病 7 2.1.2 是否定性为工伤 8 2.1.3 是否定性为企业侵权行为 10 2.1.4 是否定性为用人单位需承担刑事责任行为 11 2.1.5 何种理论观点更有利于保护劳动者 12 2.2 “过劳死”法律性质的司法实务判断 13 2.2.1 司法实务中的多数判断 13 2.2.2 由实务判断引发相关法律思考 13 劳动工时制度如何严格适用 14 是否存在“员工自愿加班” 规避“企业安排加班” 15 实践中工伤的认定标准是否合理 16 第 3 章 “过劳死”法律问题下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救济 17 3.1 “过劳死”社保制度设计 17 3.1.1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相关制度的修改与完善 17 3.1.2 将“过劳死”纳入工伤保护 19 3.1.3 工伤保险如何发挥作用 19 3.2 “过劳死”的立法救济 21 3.2.1 填补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关于“过劳死”的法律漏洞 21 3.2.2 严格规定“过劳死”的救济途径 23 3.3 “过劳死”的司法救济 26 3.3.1 赔偿问题 26 3.3.2 完善“过劳死”劳动争议处理 27 结 语 28 致 谢 29 参考文献 30 引言 引言 PAGE PAGE 1 引 言 “过劳死”现象最早出现于日本,随后在世界其他国家蔓延开来,目前我 国“过劳死”问题越来越严重,应高度重视并寻求解决之道是重中之重。二十 世纪六、七十年代,即二战结束后不久,日本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需要快 速发展战后经济社会,由此,日本民众被带入一场大发展的漩涡中,但人并不 是机器,是有生命的机体,随后出现大量的因长时间工作而过度劳累引发心脑 血管疾病死亡的案例,很快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 日本国家已设置了一套专门针对“过劳死”的解决机制,并且日益成熟。自日 本产生“过劳死”现象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也开始出现这一现象, 由最早受到关注的“过劳死”案例——“上海唐英才案”直至后来出现的被高 度关注的“华为员工胡新宇案”,直至今日,已经出现不计其数的案例,并且 呈蔓延之势。我国学界以及社会各界对此广泛关注并且展开热烈的讨论、研究, 并且有所成果,然而在实践中我国还缺乏相关的配套设施来解决“过劳死”所 引起的问题。要彻底解决“过劳死”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法律不能袖手旁观, 应该发挥其保障社会、保障人权的重要作用。日夜工作于一线的劳动者是“过 劳死”的直接受害者,维护和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是法律的应有之义,需要法律 规制用人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需要法律为劳动者完善维权之道以及搭建最终 的避风港。从法律的角度为劳动者及其亲属提供救济的渠道,这是最需要研究 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过劳死”到底是什么,法律性质该如何界定,法律问题 该如何规制,这些不只是理论层面的构想设计,更是需要社会相关立法部门和 执行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第 第 1 章 “过劳死”概述 第 1 章 “过劳死”概述 1.1 “过劳死”的涵义 “过劳死”这个词是舶来品,最早在日本出现,并且引发了一场“过劳死” 的社会危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和社会正处于二战之后的转型 期,一切都飞速发展,劳动者被卷入经济快速发展的漩涡中,出现大量的劳动 者因过度劳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猝死的现象,这一现象被称为“过劳死”,并 且越来越严重,因此“过劳死”现象被日本各界高度关注和不断研究,时至今 日,不仅在理论界研究成果丰硕,而且在实践中设计出解决这一现象的相关配 套机制,在日本,“过劳死”已得到有效遏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也 出现相关案例,如今“过劳死”现象已呈蔓延之势,所以对“过劳死”现象加 以深入研究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和法律意义。 在研究“过劳死”现象的过程中,由于目前其性质尚未在理论界和实践中 以及法律规范中得到明确的界定,其涵义也依旧在模糊地带徘徊不定,甚而有 时与一些概念混淆不清,例如职业病和慢性疲劳等。 1.1.1 “过劳死”与职业病 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