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视同销售业务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思考.docVIP

对视同销售业务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思考.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视同销售业务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思考

对视同销售业务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思考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3-000-02   摘要 结合增值税、所得税的相关规定,针对几种视同销售的行为的会计处理问题分别进行阐述, 对二者的财税处理差异进行分析,在理论上分析清楚各种情况下的《税法》、《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及会计处理方式,有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税务人员税收征管工作的进行。本文介绍了会计制度和税务法规对视同销售行为的相关规定,分析了会计制度和税务法规在视同销售规定上的理念差异,分析了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最后提出企业会计人员应该如何更好地应对会计准则与税务处理间的不同规定。   关键词 视同销售 增值税 所得税   对于货物改变用途但并未真正实现销售的视同销售业务,《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都不尽相同,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容易混淆。如何对视同销售行为进行正确的会计和税务处理,直接关系到税款缴纳的多少。   一、会计制度和税务法规在视同销售规定上的理念分析   会计准则与所得税实施条例   所得税法进行视同销售判定时,以是否在同一个法人经济实体内部转移为标准,如果商品的转移发生在同一法人经济实体内部,如同一公司的不同部门或在建工程;分公司间等,那就不能作为视同销售行为,该业务也不涉及企业所得税核算。   但是在非货币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中,企业所得税法和增值税法,都将资产交换行为视同销售而计算税款。   会计准则的规定,却与税法有所差异:在非货币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中,资产交换行为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计量存在可靠性,会计上要确认利润或损失,应视为视同销售收入,跟税法保持一致;如果资产交换行为不能可靠地计量公允价值,且不具有商业实质,不按销售收入进行财务核算,自然也不能确认收益或损失,这种情况与税法规定有差异,存在纳税调整的需要。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企业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新准则统一了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会计准则与增值税暂行条例   会计准则与增值税暂行条例对于视同销售的差异可以总结为,会计准则上认为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相关成本能得到补偿,并且对商品的相关风险和管理权都转移到了购货方时,才能确认为收入,会计上才核算相关税费,而增值税的规定更为宽泛,税法上认为只要货物在经济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值,都要进行增值税增收,不仅如此除了偿债行为外,资产发生了经济实体间的转移,为了确保增值税税源的稳定,出于不增加税收监管难度的考虑,无论是资产是否有经济增值额,无论商品与服务的来源,都要视同销售处理,计算并缴纳增值税。其中如将外购的货物用于在建工程、职工福利等没有增值性质的经济行为,要进行进项税额转出。   可见税法从更宏观、立足于全产业链经济运行的高度来看问题,比会计准则更宏观,而会计准则更多基于企业自身利益出发,相对于税法的规定,非常微观。   (三)所得税实施条例与增值税暂行条例   在视同销售行为判定上,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有一定的差别,表现在:   在视同销售行为上,增值税不仅考虑货物的用途,而且还要考察货物的来源;所得税并不考虑货物的来源吗,只针对货物的用途。   增值税的纳税人有两个以上机构,并且这两个机构在财务上进行统一核算,机构之间的商品与服务以销售为目的的转移,处理时作为视同销售,但企业所得税处理上,对商品服务在同一法人企业内部的转移,如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分公司、总机构之间的相互转移货物等,都不作为视同销售处理。   企业所得税中,货物、劳务、财务用于偿债的,应当视同销售处理,而增值税并没有此类规定。   增值税法规定上,无论商品是企业自己生产还是从外部购买的,无论是用于对外投资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都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其销项税。从这点看,增值税法在视同销售规定上,与企业所得税相比,其外延要宽泛很多。具体核算上看,增值税按照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额,所得税则是在年终进行汇算清缴时,进行纳税调整,按照税法规定,进行一定比例的准予扣除。   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与税务实务处理差异分析   (一)在会计实践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是将商品(有形动产)投入到无形资产的开发、投入到在建工程,投入到个人消费,投入到职工福利和其他非生产性用途的,要检查该商品的来源情况,如果是从外部购买,应分类作为销售行为,且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会计核算上进项税额要进行转出处理;如果商品是委托加工处理并回收,或企业自己生产制造的,应分类作为视同销售行为进行会计核算。   (二)将商品投入到偿还负债,投入到捐赠,投入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