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研究述评
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研究述评
摘 要:目前,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和暴力行为的发生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在职业健康领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论文介绍了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概念和类型;分析了工作场所攻击行为与相关概念的界定、测量和研究方法;分析引起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两方面原因,即情境或组织因素和个人特征方面的原因;探讨了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预防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工作场所暴力行为;工作场所越轨行为;预防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10)02-0066-05
1 引言
近年来,工作场所的攻击行为(Workplace Aggression)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关注。在对美国公共部门雇员的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71%的雇员在过去的五年中,承认他们曾是工作场所粗暴(Workplace Incivility)的受害者[1]。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Hochwarter(2007)的一项调查发现,大约有4700万(几乎半数的美国职员)的美国人在工作中经历过心理或身体上的攻击行为。其中,25%的人受特定人群(消费者、客户及患者)的攻击,15%的人员受组织中其他雇员的攻击,13%的人员受到上司和老板的攻击[2]。在一项对加拿大公共部门雇员的调查研究中,69%的雇员称他们曾有过一些言语方面工作场所的攻击行为[3]。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公共服务机构已经注意到: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已成为职场全球性关注的问题。
研究人员发现,所有形式的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对个体而言,会有一种消极的情感,它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极为有害,同样,对于组织的功效而言也极为有害[4]。论文主要对国外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研究进行回顾与述评,希望能引起国内研究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
2 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相关概念
工作场所攻击行为是近十多年来,在组织领域中由Baron Neuman(1996)[5]提出的概念。Baron Neuman最初把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定义为任何有意伤害组织内个体或组织本身的行为[6]。下面就与工作场所攻击行为概念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2.1 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定义
最早对攻击行为展开研究的是1939年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多拉德(Dollard)和米勒(Miller)提出的挫折――攻击假说(frustration-aggression hypothesis)。但对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引起研究者关注的,目前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概念,有以下几个比较典型的描述性定义。
Baron Neuman(1998)最早对工作场所攻击行为作出定义,认为工作场所攻击行为是个体试图(efforts)伤害他/她们目前或曾经工作过的组织中其他成员,包括三种类型:工作场所暴力行为(Workplace violence)、蓄意阻挠(Obstructionism)以及敌意表达(expressions of hostility)。
Dupre(2003)[7]对工作场所攻击行为的定义如下:在一种组织情境中力图伤害别人,从含蓄的和隐蔽的行为开始,采用主动对抗(active confrontation)、毁坏财物(the destruction of property)以及直接身体攻击(direct physical assaults)。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包括直接的身体攻击,如殴打或推撞;直接的心理伤害(direct psychological harm),如口头冒犯或藐视受害者;间接伤害(indirect harm),如毁坏受害者的财物或散布谣言。
Schat和Kello(2006)[8]对工作场所攻击行为提供了一个他们认为较全面的定义:发生在与工作相关的背景中,由个体或组织内外的个体有意对其同事造成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行为。
Barling(2009)[9]认为工作场所攻击行为是由雇员引起的一些行为,有意对组织内个体或组织本身造成伤害,有时不同于工作场所暴力,在某种程度上强调心理上所受到的攻击。通过对工作场所攻击行为概念的综述,论文认为Barling的定义比较全面地描述了工作场所攻击行为。
2.2 工作场所攻击行为与工作场所越轨行为(Workplace Deviance)的一些概念易混淆
对工作场所攻击行为概念的界定,很容易与工作场所越轨行为的一些概念相混淆。如以情绪虐待(Emotional abuse)[10]、工作场所粗暴(Incivility)[11]、工作场所暴力(Workplace Violence)[12-14]、反社会工作行为(Antisocial work behavior)[15]、心理虐待(Psycho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三体系培训专项测试题附答案.doc VIP
- 超细镁铝尖晶石粉体制备及在钢中冶金行为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VIP
-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方法研究.doc VIP
- 气管切开护理ppt课件(最新完整版).pptx VIP
- 镁铝尖晶石的制备.doc VIP
- (正式版)-B 11291.2-2013 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 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要求 第2部分:机器人系统与集成.docx VIP
- 一种利用正硅酸乙酯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方法.pdf VIP
- ISO22716化妆品—良好生产规范(GMP)准则.pdf VIP
- 一种超纯硅酸钠的制备方法.pdf VIP
- 一种高纯正硅酸乙酯的制备方法和生产系统.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