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质薄壳山核桃形态及营养成分分析-林木遗传育种专业论文.docxVIP

不同种质薄壳山核桃形态及营养成分分析-林木遗传育种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种质薄壳山核桃形态及营养成分分析-林木遗传育种专业论文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摘要 摘要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摘要 以浙江杭州地区的 29 个薄壳山核桃种质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态性状、非脂肪部分 营养成分、油脂组成、油脂的抗氧化性等进行测定和分析,揭示了不同种质之间薄壳山 核桃形态和成分上的差异,为薄壳山核桃的种质评价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丰富粮油 组及指导浙江地区薄壳山核桃的市场开发具有一定作用。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1.对其鲜果重、果形指数、果皮厚度、籽重、出籽率、籽壳厚度、籽形指数、仁重 和出仁率等 9 个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对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不同种质薄壳山核桃形态性状之间有明显差异,鲜果重跟籽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923;果形指数和籽形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 0.941;籽形指数 和籽壳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78。ZL90 种质果实大、籽重、壳薄、仁易 取、出仁率高、种质内变异小且性状遗传稳定。 2. 通过 Lowry 法、蒽酮-硫酸法、外标法和 AAS 法等方法对薄壳山核桃的总蛋白质、 总糖、氨基酸以及矿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种质间营养成分含量存在极显著差 异。薄壳山核桃的总蛋白质含量为 3.71%~15.67%,总糖含量为 6.68%~21.83%,矿物 质含量为 2 159.34~3 484.28 mg/kg,氨基酸总量为 72.69~165.45 mg/g,其中 8 种人体 必需氨基酸总量为 26.21~52.81 mg/g。研究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种仁中含有丰富的蛋 白质、糖、氨基酸以及矿物质元素;种质间营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所有种质的薄壳山 核桃种仁中含硫氨基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谷氨酸(Glu)含量最高,为 14.39~34.63 mg/g。 3. 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薄壳山核桃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用 ABTS 法测定薄壳 山核桃油的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油中油酸含量最高,其次依次是亚 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含量最小的是顺-11-二十碳烯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达到 90%;品种 ZL75 的抗氧化活性最强(自由基清除率 65.33%)。实验结果对抗氧化、 防衰老植物的开发、利用以及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的栽培和开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薄壳山核桃;种质;营养成分;脂肪酸;抗氧化性 I AB ABSTRACT ABSTRACT 29 varieties of pecan [Carya illinoinensis (Wangenh.) K. Koch] in Hangzhou district, Zhejiang Province were collected for measuring and analyzing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nutritional components in defatted flour, fatty compositi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rude fat and so on to reveal differences in morphology and composition of pecan (C. illinoinensis) germplasm,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ultiva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ecan, and to mank the grain and oil group rich, and to guide market development on pecan in Zhejiang region.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ing: Twenty nine cultivars of pecan germplasm were collected from Yuhang district, Zhejiang Province The fruit weight, fruit shape index, seed weight, rate of seed, thickness of shuck, seed shape index, weight of kernel and rate of kernel were all determined,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of them was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morph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