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岭南地区博物馆设计中地域性表达
岭南地区博物馆设计中地域性表达
【摘要】作为岭南地区纪念性建筑的代表,南越王墓博物馆因其所处的地理、气候环境与历史文化背景而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性格。通过对具有本土地域特征的材质的运用、对传达地域文化特征的传统装饰造型的引入、古典原则与现代手法的完美结合,南越王墓博物馆在现代设计中融入地域传统元素,取得了与岭南自然地理环境、遗址场所的契合以及与历史人文环境的融合,表达了深厚的岭南地域文化与精神。
【关键词】南越王墓博物馆,地域性表达,岭南文化,本土材质,装饰纹样
1. 引言
建筑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和自然环境的综合反映。基于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地质条件、地方的建造技术、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城市文脉的延续,各地的建筑也具有其独特的地域性表达。
博物馆建筑作为蕴含地域性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其打动人心的设计样式和文化价值的形成更是离不开当地自然地理因素、历史文化特征等的表达。在博物馆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现并非传统符号的简单挪用,也不拘泥于对传统建筑形式的模仿与借鉴,而是通过现代建筑设计手法,将地域文化的精髓、人们对当地文化的情感因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通过人对建筑的感知体验,创造出新的建筑语汇,是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经济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地域性体现了建筑与建造地点相关的地理、人文、技术和经济的关联性和一致性,它一方面表现为建筑应对所在地域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和适应性,另一方面体现出应对特定地区建筑文化的独特性和延续性。
南越王墓博物馆是岭南地区重要的古墓博物馆之一,其遗址是建于公元前120多年的第二代南越王赵睐之墓。南越王墓博物馆建筑工程由中科院院士、广州市市规划局总工程师莫伯治先生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先生主持设计,于198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珍品馆则于1993年建成,用地总面积达9668平方米。作为岭南地区纪念性建筑的代表,南越王墓博物馆因其所处的地理、气候环境与历史文化背景而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性格。
2.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尊重
莫老和何院士在博物馆的设计过程中充分地考虑了博物馆建筑的自然适应性,表达了对岭南地区乃至广州自然、地理环境相协调的地域性情怀。一方面,广州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炎热、潮湿,多台风,“遮阳、通风、隔热、防雨、抗台风成为广州建筑应考虑的重点” 2。 另一方面,古墓位于广州象岗山,属“凿山为藏”的石室墓,坐北朝南,平面布局呈中轴对称,将墓道、前室、主棺室、后藏室等建筑安排在中间,仿宫殿建筑形成一条南北纵向的中轴线,又将东耳室、前室、西耳室安排在一条线上,形成东西横向轴线。博物馆设计与原墓室地形、地貌、地段的结合也是设计师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设计师采用了开敞的平面空间布局和通透的空间组合,引入了庭院空间体系,按人流参观路线,设置了条形前院、方形中庭以及后庭院三部分,将陈列室、墓室及扩建展室这三个不同序列的空间连成一个整体(图1)。其中,在条形前院的中轴上设蹬道,这既与上升的地貌形态 完美结合,又解决了展厅的交通和采光;中庭则由回廊环绕,环廊围合出宁静的院落;而后庭院则为珍品馆的入口前院。庭院之前的相互关照与呼应,既营造了开阔的空间感,改善了微气候,形成了较好的气候适应性,又给游客提供了充满自然气息、怡人的休息空间,使人在参观之余领略岭南建筑特有的清新、开朗宜人的品格。
3. 与历史人文环境的融合
博物馆如何与当地历史人文环境相融合,是纪念性建筑设计中地域性表达的关键问题之一。城市的魅力与个性特征存在于历史人文环境中,它的存在使城市的发展具有连贯性,使民众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层的认识和理解。3我们可以透过南越王博物馆的空间布局、整体形态、及其与古墓遗址的关系等方面来感受其所传达出的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正如建筑师马里奥?堪培所说:“在一个充满着历史语境的现存建筑中尝试新的建造,是在进行着一种微妙且辩证的对话” 4,我们将以“门”的设置为例去解读建筑师如何在新馆的设计过程中与遗址、城市历史文脉之间展开的对话与呼应。 由于墓址坐落广州解放北路867号地段的象岗山上, 东面临解放北路一段,宽度仅为36米,相邻左右两侧均为高层建筑,使得主入口虽临街空间稍显局促,高差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师在展厅临街主入口外采用对称形式设置44级的石阶蹬道,构成王陵前的神道,台阶前一对石虎相对而立,象征古墓前的石像生,经由台阶拾级而上便到厚重的台基上,主入口也从浑厚的石阙中打开(图2)。据说莫老先生在设计中研究并借鉴了雅典卫城的前庭结构和层次关系。通过台阶进入室内,再由蹬道向上延伸可见二门,两侧是开放的展厅,形成“上下沟通,左右流畅,里外渗透”的空间序列5。珍品馆的入口则被抬高至二层,入口的大台阶形成上升态势,墙体的锯齿形收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