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篆刻艺术徽派传承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岭南篆刻艺术徽派传承探析

岭南篆刻艺术徽派传承探析   摘要:岭南地区的篆刻流派――粤派,由安徽人黄牧甫创立,并在南粤大地上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粤派篆刻在风格、刀法、印法、观念、结构上全面学习徽派技法且独具特色,成为近现代中国篆刻极其重要的构成,共同推动了中国篆刻艺术的现代化传承和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篆刻;粤派;徽派;黄牧甫   中图分类号:J29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17   Abstract:The Guangdong style seal cutting in the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area, founded by Huang Mufu who was born in Anhui, widely circulated in Guangdong with profoundly influence. The Guangdong style seal cutting has learned from Huizhou style in the style, way of cutting, carving method, concept and structure, and formed its own features. The Guangdong style seal cutting has become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art in China, and promoted the modern inheritance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seal cutting art of China.   Key words:seal cutting; Guangdong style; Huizhou style; Huang Mufu   篆刻是中国一项有着悠久传统历史的艺术形式,明清以来有多个流派,不同流派之间的风格和技法可谓各有精彩、风采纷呈,其中浙派和徽派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篆刻的风格与技法是密切相关的,从艺术史渊源看,广东印学流派可谓是徽派与浙派两种印风合力与传承而成。从印学风格上来看,“黟山派”或者说“粤派”取法独创一格的篆刻大家黄牧甫,运刀以冲刀为主,尚先天法,风格光洁挺拔;而“浙派”丁敬、徐三庚等却运以切刀,效后天法,风格苍茫朴拙。从岭南篆刻的近现代发展状况来看,岭南篆刻家受徽派黄牧甫、浙派徐三庚游学南粤的影响,其艺术风格两者兼有且偏于徽派。岭南篆刻的技法、风格学兼徽、浙而又具备创新的独立章法,在中国篆刻艺术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岭南篆刻的文化传承   篆刻是镌刻印章的总称,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艺术门类。篆刻是书画艺术通过刀刻以后的再现,所以篆刻也集中展现书画艺术的一大特点――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以简代繁、以少胜多的辩证运用。从中国艺术史、工艺美术史的发展角度看,篆刻经历了一个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历程。在政治、经济、文艺、宗教、地域风俗等诸多因素影响下,篆刻的印式、印法、印论也出现多元化、精细化的生长态势。一方面由于篆刻自身积累的内在变更因素,另一方面,由于外在的生活条件、物质环境的推动作用,共同导致篆刻艺术的发展与变化。篆刻作为一种“再现”形式的艺术,整合了文字的记载功能、书法的审美风格以及图画的表征功能,以其特有的艺术阐释路径实现对现实世界的重塑,内容涵盖社会的整体风貌、文人的内心独白、生活的平凡琐碎等。   作为一项有着悠久传统历史的艺术形式,篆刻的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难以分割。自中国古代文人学士对篆刻印学注入心力开始,“印”的存在价值从生活用具的范畴进入到艺术创作与鉴赏的领域,甚至发展到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鉴赏作品存在,这就对“印”的刻制有着益发精细的讲究,从材质、技艺、文理到章法,无不透露作者的良苦用心。从“时间――空间”的范畴学角度看,篆刻的发展必然呈现时代的烙印以及不同的地域特色。“岭南篆刻”便以其多元、包容、创新的特点成?槲夜?篆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一词在理论含义上的确立最早大概可追溯至唐朝,《晋书?地理志》将秦代所立的“南海”、“桂林”、“象郡”称为“岭南三郡”,较为明确地划定“岭南”的区域范围和文化属性。本文所提及的“岭南”一词,特指广东、广西和海南三个省区。唐代开元年间,韶关籍宰相张九龄主持扩建大庾岭新道,使其成为连同岭南与外部的主要通道。自此,“岭南”兼容并蓄、多元混杂的文化特征逐步孕育,篆刻文化便是其中之一。   1983年,广州南越王墓出土了以“文帝行玺”金印为代表的一批印章,佐证了岭南印章使用较早的起源,与中原篆刻书法一脉相承。不过,岭南篆刻的真正发展是从明代开始的。其时,岭南篆刻印学与江浙地区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