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极致讽刺艺术――浅析格列佛游记陌生化效应
极致讽刺艺术――浅析格列佛游记陌生化效应
摘要:传统的《格列佛游记》评论多关注小说的讽刺内容及其主题思想,揭露18世纪英国的社会、政治及宗教矛盾,从而说明作品的社会现实意义,较少关注小说讽刺艺术真正的源泉。试从“陌生化”理论分析《格列佛游记》的独特讽刺艺术,试表明其艺术魅力来源于作者在形象创造、语言描写、修辞手法及叙事视角上采用的陌生化技巧。
关键词: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陌生化;讽刺
中图分类号:I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2―0220―02
一、“陌生化”理论
“陌生化”理论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的核心概念。什克洛夫斯基认为,“人们对生活中许多熟悉的事物习以为常,浑然不觉其独特的性质,习惯使人们对这些事物(包括言语行为)的感受变成自动的。而艺术的任务就在于恢复人们对事物本来面目的感受,让人们带有一种新眼光去看熟悉的事物,从而产生一种新奇感,这就是陌生化技巧产生的效果。”[1] 什克洛夫斯基引用托尔斯泰的创作为例进行说明。他说:“列夫托尔斯泰的陌生化手法在于,他不用事物的名称来指称事物,而是像描述第一次看到物那样去加以描述,就像是初次发生的事情。”[2]例如,托尔斯泰在一部作品中对鞭刑的描写是通过对鞭打的过程描写呈现给读者的,并没有提到作为刑具的鞭子,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这种手法使得熟悉的鞭刑让读者感觉是新鲜事物。什克洛夫斯基进一步阐释了托尔斯泰在叙事视角上采用陌生化技巧来征服读者。托尔斯泰的《霍尔斯托梅尔》通过马的眼睛来看世界,“同时展示了私有制社会的观念准则以及不知私有制为何物的‘马的准则’,构成两种准则的冲突,这就迫使生活在私有制下,习惯于把任何对象都贴上‘我的’标签的人们不得不重新对此作出思考和评判,从而实现了社会批判功能。”[3]
二、《格列佛游记》的陌生化技巧
瓦尔特?司各特曾这样评价《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以幽默丰富了作品的道德含义,以讽刺揭露荒诞,并通过人物性格和叙述框架使人难以置信的事件成为现实,即使《鲁滨逊漂流记》也难以在叙述的刻薄性和多样性方面与其媲美。”从形式主义理论的角度来看,小说的艺术魅力源于斯威夫特在形象创造、语言描写、修辞手法及叙事视角上独具匠心采用的陌生化技巧,从而延伸了小说在艺术欣赏上的深度和广度。
(一)形象创造
《格列佛游记》的形象创造可谓这部经典名著中的经典之处。斯威夫特把整部小说按照主人公格列佛的冒险经历分为四卷:利立浦特游记;布罗卜丁奈格游记;勒皮他、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日本游记;慧?S国游记。利立浦特是一个小人国,这里的居民身长不过六英寸,主人公格列佛在这些小矮人面前无疑是个巨人。这种陌生形象的创造贯穿整部小说,如第二卷当中的布罗卜丁奈格是一个大人国,主人公格列佛突然由小人国里的巨人变成了大人国的侏儒;第三卷中的勒皮他是一个飞岛国,格列佛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居民相貌异常、服饰怪异、整天沉思冥想的国度。第四卷中的慧?S国则是一个马的王国。马是该国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而具有人形象的“耶胡”(yahoo)则是马所豢养和役使的畜生。这种在现实中不存在的陌生形象和国度让读者以为是在阅读童话故事,但事实上《格列佛游记》的艺术魅力远远大于一个单纯的童话故事,其原因就在于斯威夫特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人物和场景陌生化了。如小人国实际上是当时大英帝国统治集团内部托利党与辉格党勾心斗角现象的缩影,小人国的皇帝实际上是作者对英王乔治一世的影射,而财政大臣佛林奈浦则是斯威夫特对自己的仇敌、辉格党党魁罗伯特?渥尔波尔的影射。在大人国之旅中,作者借大人国国王之口尖锐地批评了格列佛引以为荣的英国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以及种种政教措施,大英帝国在大人国国王眼里只不过是利立浦特般的弹丸小国,它的特点就是“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4]。
(二)语言描写
语言的陌生化可体现在文学语言对生活用语如口语、俗语、俚语、方言土语、行业用语等的模仿创造,“以文学语言与生活用语的同构同形来加强语言的活力,让读者在切身的语言的回忆中放大生活的情趣,从而缩短文学与生活的距离,增强作品的亲切感、生活感。这是一种熟悉的陌生,因为读者就生活在这种语言环境中,然而一旦这种司空见惯的东西被引入文学之林,就会引起读者的惊奇和喜悦。”[3] 《格列佛游记》多处体现了这种有意而为之的陌生化语言技巧。在小人国之旅当中,格列佛曾经翻译过一份两位小人检验官呈递给皇帝的搜查清单,清单以下级向上级传达的语言形式讽刺了小人国居民少见多怪、愚昧无知的姿态。在小人国起草的一份关于释放格列佛条件的文件当中,作者还模仿官方公文式语言“赞颂”小人国皇帝“身高超过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