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极端天气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
极端天气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
一、晚霜冻害
1. 主要表现
3月中下旬,小麦大部分品种进入返青期,部分品种进入拔节期。小麦在晚霜冻害之前,一般生长在较温暖的环境里,组织柔嫩。细胞内外游离水较多,遇较低温度,容易结冰。轻者细胞间隙结冰,重者原生质冻成晶体。细胞间隙结冰后,细胞内水分外渗,解冻时气温往往上升较快,使细胞来不及吸回外渗的水分,从而引起水分散失;若原生质冻成冰晶体,则直接遭受损伤。生长势弱、土壤干旱的麦田晚霜冻害较为严重。
晚霜冻害与种植的品种、播种早晚、土壤墒情、肥力高低有密切关系,返青拔节提前的品种、播种过早、土壤墒情差、氮肥施用量大的地块晚霜冻害严重。
2. 预防措施
①依据天气预报。在气温降到0℃以下的前1天叶面喷施氨基酸叶面肥或300倍红糖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或避免晚霜冻害对小麦的危害程度。
②合理灌溉。晚霜冻害前3天浇足返青水,由于水的热容量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保持土壤温度起伏不剧烈,能够减轻晚霜冻害对小麦的危害。
③选用返青晚的小麦品种。近几年鲁西南地区种植的多?[小麦品种,如济麦22对晚霜冻害有较强的抗性。
④合理施肥。底肥以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结合秸秆还田,针对性的施用生物菌肥。追肥安排在小麦拔节后进行。
⑤适期播种。近些年由于气候条件的改变,无霜期呈现延长的趋势,小麦播期应据气候变化特点,适当向后推迟。鲁西南地区以10月7~10日播种为宜。
二、冬前旺长
1.类型
①营养型旺长。主要表现为叶片长而大,主茎叶龄7.0以上,倒二叶叶片长大于25厘米,叶鞘长7厘米,叶片下披,植株高于25厘米,单株茎蘖数超过7个,封垄时间约为11月下旬,叶面积指数大于1.5,群体总蘖数每亩超过90万。
②生殖型冬前旺长。冬小麦越冬期主茎幼?[分化达到二棱中期以后即为生殖型旺长。
③重叠型旺长。同一麦田,小麦个体形态和群体状况达到营养型旺长指标,同时主茎幼?[达到生殖型旺长指标,即为小麦重叠型旺长。小麦冬前旺长与选用半冬性品种、播种量过大、盲目加大氮肥施用量有一定的关系。
2. 预防措施
①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用适合的小麦品种。如鲁南、鲁西南一带若选用半冬性小麦品种时,应比冬性较强的品种适当晚播3~5天。
②依据土壤状况,包括土壤类别、墒情、整地质量等以及播种时间科学确定播种量,搞好精量和半精量播种,减少种子浪费, 降低冬前形成旺苗的几率。
③施肥量的合理运筹。有条件的地方可取土化验施用配方肥,推广氮肥后移技术。
三、倒伏
小麦抽穗后期若出现倒伏,不仅导致?[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而且不利于机械操作。小麦倒伏一般分为根倒伏和茎倒伏。根倒伏:多发生在砂壤土或秸秆还田土壤不踏实的情况下播种的麦田,因根系在土壤中下扎不牢而地上部分生长过旺导致头重脚轻,遇大风天气而发生的倒伏。茎倒伏:连年大量施用氮肥,导致植株地下三节过长、生长细弱,在小麦灌浆后期,基部节间无法承受上部重量而引起的弯曲倒伏。
1. 原因
①品种选择不当。肥沃地块在选用多?[型品种且播种量过大时,冬前群体总蘖数每亩会超过80万,易造成小麦生长发育后期倒伏。
②氮肥施用过早、过量。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遭遇大风天气,也容易倒伏。
③小麦抽穗后期浇水或雨后遭遇大风天气,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
2. 预防措施
①选用高产多抗小麦品种,新引进的品种在做好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确实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情况下再推广。
②对于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一定要精耕细耙踏实后再播种,或播种后浇水沉实1次,确保小麦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
③隔年深耕。常年采取旋耕的地块,应实行隔年深耕的农艺措施,在增加土壤蓄水能力的同时,促使小麦根系下扎。
④在采取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秸秆还田地块增施秸秆腐熟菌剂,加速秸秆腐熟速度,防止因秸秆出现陷根。
⑤科学化控。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可叶面喷施20%甲?多微乳剂或多效唑等植物调节剂,抑制小麦基部第一、二节间的长度。
⑥其他技术措施。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强小麦茎秆抗风抗倒能力;小麦灌浆后期,时刻留意天气状况,大风天气以及大风天气前1~2天不浇水。
四、极端天气对小麦病害的影响
1. 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与气候有很大的关系,1月气温高于-6℃的暖冬年份,致病菌能够安全越冬,越冬菌量与春季降雨成为该病流行的两大重要条件。因此在暖冬以及春季多雨年份应重点预防条锈病的发生及危害。
预防技术措施:在选用抗病品种、综合运用增施磷钾肥以及用酵素沤制菌肥前提下,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