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国家观发展历程.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马克思国家观发展历程

浅析马克思国家观发展历程   摘要:马克思的国家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马克思国家观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随着马克思现实生活变化与思想变迁,而曲折的演进形成的。马克思的国家观从批判中起步,在实践中从黑格尔理性唯心主义国家观转折为唯物主义国家观,最后创新的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本文从马克思国家观的发展历程入手,全面梳理了马克思国家观的形成和发展轨迹,丰富马克思国家思想理论体系。   关键词:马克思;国家观;发展历程;历史唯物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2-0040-02   一、马克思国家观的起点   马克思的哲学观。马克思的国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马克思的国家观就必然要研究马克思的哲学观,特别是青年马克思的极具批判精神的哲学观,这集中体现在了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在马克思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中,马克思分析了伊壁鸠鲁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阐述了伊壁鸠鲁与德谟克利特认识论的不同,高度赞扬了伊壁鸠鲁的无神论思想,批判了各种对伊壁鸠鲁的曲解和攻击。虽然在论文中也指出了黑格尔哲学的错误,批判了部分青年黑格尔派对黑格尔哲学的不正确态度,但是其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还是很明显的。马克思批判性的哲学思维贯穿着整个博士论文,作为马克思政治哲学核心之一的国家观也是在批判中诞生的。西方的国家思想自古希腊以来便是多种多样,在经历中世纪短暂的衰落后,逐渐磨合形成了两种国家思想。其中一种思想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布丹、黑格尔等主张的国家神圣化;另外一种思想是起始自伊壁鸠鲁,后来被很多学者所推崇,那就是将国家看做必要的恶。马克思的国家观便是在对这两种传统的国家思维的批判与研究中诞生的。   起始于批判的国家观。马克思初入社会之时,其理想是实现人的自由,所以他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普鲁士国家和法律制度,马克思的国家观也是在这种批判中起始的。在1842年,马克思写了《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和公布省等级会议辩论情况的辩论》两篇文章,抨击了普鲁士的书报检查制度和对新闻自由的干涉。马克思站在人的自由的实现的角度批判了普鲁士国家和法律制度,他认为“国家应该是政治理性和法律的理性的实现” [1](P. 118),然而普鲁士的国家和法律却不可能实现。马克思认为国家应该是自主的,是独立于任何利益的,而在普鲁士人们却各自代表着自己的利益。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国家思想汲取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城邦共同体的“至善”,西塞罗的国家是人民的事务,以及黑格尔的国家是伦理的实现等理论。所以,那种认为马克思早期国家观等同于黑格尔理性国家观的看法是不准确的,马克思早期的国家观是集多种思想于一体的,他认为国家是至善的,是独立于各种利益的自主的,是人民的事务,这种国家观是十分美好的,但是却蕴含着很多矛盾,随着马克思不断的实践研究,这些矛盾会逐渐显现。   二、马克思国家观的转折   《莱茵报》时期转折的萌芽。《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国家观总体上还是受到黑格尔理性国家观的影响,然而随着对现实问题的研究,马克思对这种国家观的质疑逐渐加深,马克思已经开始从现实关系和阶级利益等方面来思考国家问题。1842年,马克思第一次遭遇了涉及现实利益的问题,他写下了《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文中他对普鲁士国家及其法律进行了激烈的抨击,他认为普鲁士的林木所有者掌控了国家,国家成为了他们的奴仆“林木所有者的耳、目、手、足,为林木所有者的利益探听、窥视、估价、守护、逮捕和奔波。” [1](P. 267)这场辩论使得马克思对现实问题的理解更深刻了,而反映在国家思想上,马克思认识到了在现实生活中,国家并不是普遍利益的代表,而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国家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碰撞,马克思已经认识到了物质利益决定了国家,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然而因为还没有摆脱黑格尔国家观的束缚,马克思还认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只是国家思想的暂时异化和背离,这种矛盾促使马克思从社会现实的研究退回理论研究,对国家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反思,更预示着马克思为了解决这种矛盾要进行一项工作,即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克罗伊茨纳赫时期的转折。1843年初,《莱茵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马克思随即退回书房,来到了小镇克罗伊茨纳赫,在这一时期马克思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完成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论犹太人问题》两部著作,并且真正实现了国家观的转折。特别是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无情的揭露了黑格尔理性国家观中唯心主义的主客颠倒的逻辑错误,提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观点。马克思指出:“家庭和市民社会都是国家的前提,它们才是真正活动着的,而在思辨的思维中这一切却是颠倒的。” [2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