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陶渊明诗歌意境丰厚真趣.docVIP

浅议陶渊明诗歌意境丰厚真趣.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陶渊明诗歌意境丰厚真趣

浅议陶渊明诗歌意境丰厚真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写道:“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抒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主要特征。陶渊明诗歌意境有些什么特点,本文将从蕴涵于陶诗的丰厚“真趣”就陶渊明诗歌意境的美学特征做些探讨性论述。   陶渊明(365--427)生活于晋末宋初,“抱扑含真”(《劝农》)、“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的诗人,同时受当时老庄之学盛行的社会思潮影响,形成了自己“任真自得”的人生理想和“委运任化”的人生态度,“真”是陶渊明人生美学观的核心。在创作上,他一任情之所至,意到笔随,如行云流水,无不成其真切自然的妙文。朱熹称“渊明诗所以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朱子语类》)。他的喜怒、爱憎、希望,都毫不掩饰地写入自己的作品,象一个纯真的孩童把自己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了读者。元人陈绎称赞陶诗“情真、景真、事真、意真”(《诗谱》),不为虚美之词。明人胡应麟指出:“元亮得步兵之淡,而以趣为宗。”是否得阮籍之淡姑置不论,但以“趣”为宗却点出了关键所在。清人温汝能也说:“陶诗多有真趣。”(《陶诗汇评》)“真趣”是陶诗意境的主要美学特征。   一、真淳的田园乐趣   陶渊明在仕而归、归而仕,反复多次的仕宦生涯中,经历了一系列的矛盾、痛苦和辛酸,目睹了腐败的官场,随着自己大济苍生理想的破灭,以“吾驾不可回”(《饮酒》)的态度,回到了“日梦想”的田园,过起了贫淡却肆志的躬耕生活,以至永不复仕。陶诗的真趣在歌颂田园的诗篇里表现得最为突出。如对照其他诗人的诗作,就能更鲜明地看出这一点。试比较下面两首诗: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细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陶渊明《读山海经》)   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矧乃归丘山,心迹双寂寞。虚馆绝诤讼,空庭来鸟鹊。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阁;执戟亦已疲,耕稼岂云乐。万事难并欢,达生幸可托!(谢灵运《斋中读书》)   两诗都是写读书生活的,一写田园躬耕之余读书,一写为官闲暇之时读书,同为读书,但情感色彩迥异。陶诗写出了一片生机,全篇充满一个“乐”字;谢诗却处处透出“难并欢”的情绪,就连那本该活蹦乱跳的鸟鹊也写的索然,“空庭来鸟雀”,跟诗中的主人公是多么陌生。而陶渊明对周围的一草一木都是留心欣赏,鸟欢雀跃,声声入耳;由于鸟有所托,更引起吾爱吾庐的情感共鸣。两位诗人都把情感意趣注入物镜,移情入境而使境界反映出诗人各自的情趣。其间的差异,并不是因为谢灵运的“卧疾”使眼中的环境景物变得灰暗,他孜孜读书而“寝食展戏谑”,也很有乐趣,大概也相当于陶渊明的“泛览”和“流观”;也不取决于读书的环境:田舍或斋中,而是由于两人身份地位、思想境界有别,生活感受不同,诗中流露出的意趣各异。陶渊明“既耕亦已种”,于劳动闲暇之际在草庐中读起书来,他觉得自由自在又富有情味,所以他说“不乐复何如!”谢灵运是在借读书来消磨时光,以此慰籍他在官场角逐失意的寂寞,既笑沮溺不仕有耕稼之苦,又嘲弄子云有投阁之祸,这种左右不是的境遇,正是诗人在仕途上欲进不能、欲退又不忍的心境在诗中的反映。“万事难并欢,达生幸可托”,心绪是想要安静下来,其实他还在官场中角逐,大庄园主贵族的利欲熏心和权势观念仍在他的心底里不断地搅扰着,他终于没有能安静下来。相反,陶渊明是何等的自然,他那“不乐复何如”的结论,正基于从丑恶的官场走向田园,过起了自由的躬耕生活,体会着劳动的充实。与认为“耕稼岂云乐”的空虚心灵相比,陶渊明的诗歌就更有丰厚的意趣在其中,因而使其诗歌意境呈现出一派蓬勃的生机。   二、诙谐的生活情趣   陶渊明有着旷达直率的生活情趣。他总是带者睿智的微笑来谛视人生,因而时时给他 的诗抹上一层诙谐的色彩,有着谐趣横生之妙。试读《责子》诗: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古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书。   黄庭坚曾评论说:“观渊明诗,想见其人岂弟慈祥,戏谑可观也。”(《陶诗汇评》)陶渊明属性情宽厚之人,他对人间的天伦之乐总有说不尽的喜爱:“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和郭主簿》)对后辈由衷地喜爱,而且寄予殷切的期望,《命子》诗就写出了他“厉夜生子,遽而求火”的心态,表述了“既见其生,实欲其可”的一片热望。同时,诗人深受当时盛行的道家思想影响,以“委运任化”作为人生态度,这是其诗中谐趣的由来。他那样的“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