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泉州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doc

【2017年整理】泉州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泉州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 作者:张胜冰 林峰 点击数:1359 更新时间:2005-8-12 ] 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区域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和获取增长活力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泉州市经济总量得到较快增长,但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以致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就在于进行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一、泉州市三次产业的变化趋势 泉州市位于闽南厦泉漳沿海经济开放区,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之初,泉州市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努力用好国家和省赋予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放开手脚搞活经济,使泉州市成为我省乃至全国起步最早的区域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今的泉州市经济可以说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泉州市已初步形成服装、纺织、鞋业、石材、机械电子等特色支柱产业,产业聚集程度高,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和竞争力,对全市经济发展起主要支撑作用。保持这些传统产业稳定增长的同时逐步发展石化、物流、电子信息等新兴重点产业。同时产业结构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心具有农业→工业→知识产业的演变顺序。从下表数据中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基本符合全国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即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三次产业比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见表1) 二、泉州市第二产业面临的挑战 从泉州市经济发展的特征看,第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仍必须依靠第二产业特别是传统工业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泉州经济稳步持续发展。但是,目前传统工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具体表现为: 1、劳工成本上升,招工难。近几年来泉州部分企业招工一年比一年难,每年缺工高达10万余人,今春以来传出了“缺工” 20万人的呼声。主要原因是因为晋江、石狮等地一些民营企业管理落后,加班时间长,劳动保护条件差,克扣、拖欠工人工资现象还时有发生,在岗员工稳定率低,造成外地打工者减少。致使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转移搬迁,仅去年一年就有“安踏”、“天守”等一批知名企业将部分生产线迁至福建或江西的一些山区县,这将极大影响泉州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 2、产业层次较低,整体规模不大。泉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至2003年全市的民营工业企业达4.2万多家,但规模以上企业只有300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也只有100多家。虽然这种产业结构对增加供给、扩大就业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层次较低,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着“小而全”、素质不高等隐患,难以形成较大的竞争优势。而且,各乡镇在发展特色经济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产业趋同、恶性竞争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这些深层次问题日渐充分暴露,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 3、工业产品档次低,经济附加值低。在泉州市的工业产品结构中,传统产业比重占70%以上,尽管有些产业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集群,发挥了集聚效应和比较优势,但由于绝大多数的传统产业经济附加值较低,主要工业品种初级品多,产品关联程度低,链条延伸短,市场需求旺盛的精深加工和名优新特产品少,发展到一定时期后对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作用变得十分有限。另外,泉州市自创名牌企业偏少,很多企业只是进行贴牌生产,承担价值链中风险大的低值生产环节,致使大量利润外流。在已有的少量名牌当中,外向度仍不高,在国内市场上虽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跟国际一些知名品牌却无法抗衡。而跟泉州经济结构类似的温州地区,当地的一些服装、鞋业、小商品等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已具有一定知名度,泉州市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如温州。 4、高科技产量低,产业升级缓慢。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是国际上衡量制造业产业优化程度的重要指标。2003年泉州市这一比重仅为3.6%,居全省九个设市区末位,同期全省这一比重平均已达21.6%。2003年福州和厦门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的产值分别是泉州市的1.9和4倍。[6]这种状况与泉州经济总量居全省首位形成较大反差。具体表现在: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覆盖面较低,在三大产业中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94.47%,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所占的比重只有0.64%,第三产业高新技术所占的比例也很低,并且程度不高,产业化的水平较低。另一方面行业覆盖面也较低,高新技术主要集中在工业中的电子信息行业、轻工、化工、纺织、包装机械行业等。 三、泉州市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 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文档评论(0)

annyls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