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黄化曲叶病发生危害病原检测及防治措施.docVIP

番茄黄化曲叶病发生危害病原检测及防治措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番茄黄化曲叶病发生危害病原检测及防治措施

番茄黄化曲叶病发生危害病原检测及防治措施   摘 要:番茄黄化曲叶病近几年在山东大发生,对番茄生产造成极大危害。本试验明确了其病原为中国黄化曲叶病毒(TYLCV-Ch),建立了灵敏度高的分子检测技术,简要综述了病害的流行因素和防控措施,为监控番茄黄化曲叶病的发生危害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番茄黄化曲叶病;病原;流行及防控   中图分类号:S436.412.1??+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0)02-0082-03      自1964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被正式命名以来,据报道该病害已在美国、以色列、埃及、澳大利亚及中东、东南亚、东亚、非洲等众多国家及地区发生蔓延,给番茄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近年来,随着烟粉虱的大发生,由烟粉虱传播的双生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烟草、番茄、南瓜、棉花等重要作物上造成毁灭性危害。在我国,浙江、重庆、广东、广西、云南、上海等地相继发生,对番茄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山东于2007年秋冬季在济宁市鱼台县唐马乡首次发现番茄病株,到2009年该病害的发生危害已遍布全省各地番茄产区,在滕州、鱼台、郓城、莘县、济阳、寿光、临淄、广饶等地均有发生,发病严重的番茄棚病株率达100%,损失惨重,极大地挫伤了菜农种植番茄的积极性。本文拟对山东省内TYLCV的发生危害、流行、病害的识别及应对措施做一综述。      1 危害症状      番茄植株感染该病后主要表现为生长迟缓,新生叶片变小、褪绿黄化,植株明显矮化,有的茎、叶变脆硬,叶片边缘向上卷曲,卷曲边缘后期变成紫色或黄色。染病早的植株严重矮缩,不能正常开花结果;后期染病植株表现坐果少,果实变小、变硬、膨大速度慢,成熟果实甜度降低、着色不均匀、品质下降,染病株果实产量和商品价值均大幅度下降。      2 分布与危害      番茄黄化曲叶病也称TY病毒病,最初在山东省鱼台县唐马乡邢庄村发现,据笔者2008年1月在当地调查,番茄于2007年8月10日育苗,9月10日定植,苗期烟粉虱发生严重,定植15天后发现可疑病株,45~50天栽培棚内普遍发生,表现为生长缓慢,新叶变小,随植株生长叶片边缘上卷,新叶变鲜黄。发病轻的番茄棚病株率为40%~50%,病重的达9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00%,鱼台县唐马乡近百个大棚的番茄都表现此病状。随后在滕州、邹城、临沂、济阳、临淄、寿光等地相继发生,据2009年3月在临淄南卧石村番茄示范基地调查,种植鑫禧、39等樱桃番茄的大棚病株率为40%~60%,其中有一多品种混种棚,发病重的千禧品种病株率达85%以上,威尼斯、蔓西纳等品种病株率为50%~60%;刘营村番茄病情严重,种植品种粉冠王、抗线粉秀、美洁罗等,8月15日育苗移栽的发病严重,有的病株率达100%,多数番茄种植棚因此病害拔秧翻种。番茄黄化曲叶病发生危害严重、发展迅速,对番茄生产造成极大危害。      3 病原与检测      3.1 病原特性   山东鱼台县唐马乡最初发现病株后,委托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对该病病原进行鉴定,确认为中国番茄黄花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China,TYLCV-Ch),该病毒在山东番茄上首次检测到。该病原属于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病毒,是一类具有球形双联体结构的DNA病毒,粒体由两个不完整的二十面体组成,基因组由两条封闭环状ssDNA分子组成,主要侵染双子叶植物。TYLCV由烟粉虱以持久方式传播,烟粉虱获毒后可终生传毒,但不经卵传。据报道,烟粉虱有效获毒及传毒所需的最短时间在5 min至1 h之间,烟粉虱在获毒24 h后,单头带毒成虫即可将TYLCV传于健康番茄植株,使18%的植株染病;当传毒成虫的密度升至每株5头和35头时,植株感染病毒的比率分别上升到74%和100%,随烟粉虱发生量的增加,番茄黄化曲叶病流行危害加重。   3.2 病原检测      4 病害流行因素分析      4.1 传毒介体   烟粉虱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主要传播介体,其发生轻重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烟粉虱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杂食性害虫。据报道烟粉虱危害的寄主植物达72科400多种,烟粉虱大暴发后其所传播的病毒病很快会随之大发生。2001~2002年烟粉虱在聊城、潍坊、枣庄、滨州、菏泽等地大暴发,造成蔬菜最高减产80%,危害逐年加重。随着烟粉虱的发生,近几年其传播的双生病毒病在番茄等作物上也开始流行。如在鱼台县唐马乡,番茄于2007年8月份育苗,9月10日定植,育苗期间正是烟粉虱大发生期,每3~4天喷一次药难以控制其危害,移栽后烟粉虱同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