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畲族民歌文化背景与传承对策
畲族民歌文化背景与传承对策
摘 要:畲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与歌俗活动。畲族民歌反映了民族的起源与图腾、生态环境与劳动以及传统习俗、语言文化、社会教育等文化背景。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唱畲歌的人越来越少。如何抢救与保护濒临危机的畲歌成为了当务之急。基于此,经过对畲歌的研究与采风,提出了一些保护与传承的对策,以期能为畲歌的传承尽些微薄之力。
关键词:畲族民歌;文化背景;保护;传承;对策
中图分类号:G607“2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6-0148-03
畲族人民历来有喜爱歌唱的民俗。他们在田间地里、茶余饭后、谈情说爱、婚丧喜庆、民俗节日都会唱歌。他们的诉求愿望、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这些表达思想感情的内容,都可以在传唱的歌曲中找到。
时代在发展,畲族人唱歌的民俗习惯也随之沉浮变迁。分析畲族民歌兴衰的成因,需要探究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畲族民歌的文化背景
1.民族的起源与图腾
作为民族图腾崇拜的盘瓠传说,畲族民间世代相传。因此,各地畲族都以广东潮州凤凰山为其民族发祥地,传说他们的祖先盘瓠就葬在这里[1]。这不是一般的神话故事,而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民族起源信仰。盘瓠的传说成为了畲族人民的精神支柱,民族的图腾,并贯穿在音乐、舞蹈、祭祀仪式及服饰等方面,如畲族姑娘的头饰多扮成凤凰形式,出嫁时要穿凤凰公主服,都是为了纪念始祖盘瓠。
《高皇歌》又名《盘古歌》、《盘瓠王歌》,是畲族人民世代流传的长篇叙事歌,虽各地流传的版本略有不同,组成的歌曲数量也各不相同,但都反映了畲族的起源、迁徙与古老历史等内容,被畲族人民誉为“创世史诗”或“祖歌”[2]。《高皇歌》中讲述的就是关于畲族的祖先盘瓠的传说。
2.传统习俗
畲族是一个有着丰富民俗生活的民族,从小孩出生100天的过关仪式到16岁的成人仪式,以及婚礼、葬礼、祭祀等仪式和逢年过节,都离不开畲族民歌的伴随。
畲族传统的“乌饭节”,也是 “三月三”歌节。在这一天,各地的畲族同胞都要到郊外去踏青,采集乌稔叶,蒸制乌米饭,准备一顿丰盛的饭菜。在节日里,除了缅怀祖先外,这也是大家聚在一起切磋歌艺、交流感情的好机会。
在畲族的婚俗中,也有很多民歌。如男方在走向女方的路上唱《度亲歌》,女方在路上堆柴拦路唱《拦路歌》,男方将礼物交给女方时唱《交礼歌》,女方请男方换鞋唱《脱草鞋洗脚歌》,酒席中要唱《敬酒歌》等。闽东一带还有“做亲家伯”和“做表姐”等与婚礼有关的歌俗活动[3]。
3.生态环境与生产劳动
畲族主要生活在我国东南部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广大山区。这里气候湿润,生态环境较好,多种植水稻、红薯,盛产茶叶、树木及名贵药材。畲族是一个山居农耕的勤劳民族,畲族的“畲”字有刀耕火种的意思,历史上,很多畲族人都住在半山腰,生活条件艰苦,炼就了他们勤劳的精神,凡迁徙所至,都能锄荆棘为良田。畲族人自称“山哈”,意思是住在山里的客人。
畲族人民在劳动中也离不开民歌,这些民歌直接产生于现实劳动生产中,表现了生产劳动的全过程,包括介绍劳动知识,感慨劳动的艰辛,赞美丰收的喜悦等内容。如《十二月做田歌》从正月唱到了十二月,描述了每月该干的农事活动。《田园歌对唱》和《做田歌》都表达了畲族人民种田劳动的感受。《做田看气象歌》讲述了节气与农事劳动的关系[4]。
4.语言文化
畲族有自己民族的语言,但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畲族民歌是畲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与社会生活中创作的口头文学,是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族民歌以汉字畲语记录的手抄本流传于民间,通过口传心授,代代相传。畲族歌曲体现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畲族民歌中的“小说歌”据说是畲族中懂汉文的歌手根据汉族小说、评话唱本以及历史传说等改编,运用汉字写成的民歌[5]。据说“小说歌”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侯南镇白露坑村。现存畲族“小说歌”的手抄本和口头小说歌有130本。健在的歌王传人钟昌尧既唱歌、传歌,也搜集民歌,目前他搜集到160多段100多万字的畲歌,已整理出了包括“小说歌”在内的500多首。
5.社会教育
畲族早期的社会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和祠堂教育,父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导者,是孩子们接受生产劳动与生活知识的传授者。畲族歌曲的唱本是畲族人民接受教育的最基本教材。唱本以汉字为主,畲家孩子依据唱本,从盘歌开始启蒙,通过学歌、练歌、会歌的过程,逐渐习文识字。畲族民歌包括历史传说歌、仪式歌、生活歌、劳动歌、情歌、儿歌等内容,孩子们通过歌曲的习唱,不仅学会了文字,还能从中了解很多历史文化和劳动生产的知识:如儿歌《田螺》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