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教育破坏性创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管理教育破坏性创新

管理教育破坏性创新    几十年来,那些传统、经典的著名商学院毕业生一直受到各大企业和咨询公司、投行的欢迎和追捧,而商学院的教授们也因此享受着学术和物质上的双方面繁荣。但是事情总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且在克里斯坦森教授看来,事实上已经开始发生巨大变化。      身材高大的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教授走进课堂,拿出两张讲义纸放在讲台桌上。哈佛商学院(HBS)教室的讲台巨大无比,但是即便如此,有的教授还是常常会把讲义和书放得铺天盖地,边讲课边翻找资料,似乎仍嫌桌面不够大;也有的教授则只在宽阔的讲台上面放一张薄纸,然后就开始洋洋洒洒地讲一个半小时的课。以“破坏性创新”理论而闻名的克里斯坦森教授,似乎显然属于后者。   克里斯坦森教授的成名之作是1997年出版的《困境与出路》(The Innovators Dilemma),而他和德勤咨询公司资深专家迈克尔?雷纳(Michael E. Raynor)去年合著出版的《创新者的求解》(The Innovators Solution),则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2003年全球10大最优秀管理书籍”。该书提出关于“良好的管理是导致企业衰败的原因”的创造性观点,使得克里斯坦森教授的思想和“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等管理大师一起被《哈佛商业评论》视为“管理历史上的奠基之作”。   在为许多知名企业听诊把脉若干年之后,今天克里斯坦森教授要讲授的是关于商学院本身――“管理教育的破坏性创新”。   几十年来,那些传统、经典的著名商学院毕业生一直受到各大企业和咨询公司、投行的欢迎和追捧,而商学院的教授们也因此享受着学术和物质上的双方面繁荣。但是事情总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且在克里斯坦森教授看来,事实上已经开始发生巨大变化。   “那些沉醉于领先地位的商学院很快就会发现,未来不一定像现在这么美好,甚至会和现在非常不同。”克里斯坦森教授幽默地指出:“因为成功者都将会遭遇‘破坏性创新’。如果我们再不做出积极的创新模式与竞争对手抗争,那么很有可能在若干年以后,许多企业经理人将要学习的案例就是‘传统领先的商学院是如何在行业内被淘汰的?’”      “破坏性技术”模式      在教授出版的两本书中,克里斯坦森教授指出类似甲骨文、惠普和SUN等大公司,如果过分专注于自己核心产品的性能提升,过于讨好现有客户,不敢大胆创新不同产品和新做法,很可能将被拥有创新优势的小公司击败,从而无法维持过去的繁荣。“这个理论对我们今天分析教育领域的管理模式同样有用。那些曾经发生在西尔斯(SEARS)公司、IBM、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美国钢铁公司(US STEEL)等商界和企业界的案例,同样有可能发生在我们――比如哈佛、沃顿、斯坦福、西北大学、MIT以及一打以上值得尊敬的传统商学院的身上。”   在克里斯坦森教授看来,主流市场上的创新能力可以被分为两种:一种是持续性创新,也就是对客户能不断接受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改良和提高;另一种是破坏性创新,即在同行业中推出完全不同的创新产品和服务。而大多数的实践结果证明,后者发展的速度要超过前者。   这种较量的结果就是那些已经拥有成熟、优秀产品的大企业和公司因为专注于对自己主线产品的改良和提高,往往忽视了来自另外一个角度的竞争―那些更便宜、更新、更快、和自己产品完全不同的技术。这些“破坏性创新”的产品往往在初级阶段速度缓慢、然后就能够迅速地进入主流市场,夺走那些大公司所竭力服务的客户。而管理教育的产品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也完全如此。   “现在如果你随便翻看那些顶级商学院‘招聘季节’的企业名录,你也许会大吃一惊,因为它和你想像中的可能完全不一样,至少和十年前的名录完全不一样。”克里斯坦森教授说道:“比如你可能会找不到类似惠普、强生、IBM或者摩托罗拉、克莱斯勒(CHRYSLER)、西尔斯公司,以及许多你想像中应该出现的名字。因为我们价值13万美元的‘完美产品’使得这些主流市场的客户望而却步;比如众所周知,戴尔和英特尔公司已经明确宣布,将不再去斯坦福商学院招收毕业生。”   “而且一些学生也不太愿意去这些巨无霸公司,和那些小型高科技公司灵活的HR政策相比,这些等级森严的大型跨国公司常常无法为新人提供个人发展的‘快速通道’。他们更愿意去待遇更高、薪水计划更诱人的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也就是说,我们的‘产品’在被正规管理教育竭尽所能地提高、完善以后,已经变得被市场的主流消费者难以吸收和承受。在描述这些观察时,我并非认为我们的学生和商学院本身做错了什么,毫无疑问,如果不是传统商学院把学生‘塑造培养’得如此优秀出众,他们是不会被赋予这么高的价值的。”   “我只是把我的观察放到市场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