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中国设计师商业生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管窥中国设计师商业生存

管窥中国设计师商业生存   中国的设计师群体以何种状态存在于商业世界?怎样与其他群体沟通与合作?如何为商业增注价值?为能窥见一斑,我们策划了一次“商业世界里的设计师”问卷调研,有了许多有趣的发现。      曾有位乐于自嘲的设计师,画了一组漫画描绘中国设计师期待的生存状态,与残酷现实的差距:想象中的工作环境透着咖啡香味,发烧级音响放着轻音乐,昂贵别致的工作灯,甚至连垃圾桶也不一般,现实却是堆满提案后便视同垃圾的文件袋、摊着加班时吃了一半的面包、廉价喇叭放着网络电台音乐:想象中设计师气宇不凡、诙谐幽默,而现实却是邋遏颓废仔还挂着黑眼圈;原以为设计师靠创意吃饭,没想到靠的是体力;原以为作为专业人士倾注心血的提案会令客户激动不已,没想到却以莫名其妙的理由遭受否决……   在商业世界里,设计师群体以何种状态存在着?以怎样的方式与其他群体沟通与合作?如何透过自身为这个商业世界增注价值,也同时显现自我之于斯的意义?为能窥其一斑,我们策划了一次“商业世界里的设计师”问卷调研,邀请35位设计师来回答。他们分别从事各类设计创意工作,包含建筑设计、服装设计、消费电子产品设计、汽车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平面设计等。其中有23人受雇于非设计类企业,如中兴手机、金地地产、奥美、腾讯、北京数码视讯等;7人受雇于专业设计公司,如中建国际设计,Y&R等;还有独立设计师5人。工作5年以上的占大多数,共23人,经理级别以上的1 8人,其中有10人为总监级别。      秀才遇到兵?      多数情况下,设计师的方案在经受市场鉴定前,总要先经过另一个决策人的鉴定,可能是客户方的决策者,也可能是自身公司的高管。这些决策人对设计领域的理解和积淀的情况可能大相径庭,却掌握着生杀大权。设计师如何与决策者达成共识?他们之间的沟通真的如同“秀才遇到兵”吗?   我们的调查显示,在设计师与决策者之间,仅有3人认为可以“平等对话”;而决策者较极端地“发号施令”“想当然地部署任务”也仅有5人这样认为;绝大部分的设计师选择“很难平等对话”和“较受到尊重”这样比较中庸的情形(图1)。   那么矛盾发生时,妥协的是谁呢?有14人认为是设计师及其团队更多地做出妥协,仅有1人称妥协更多的是决策者;而沟通效果最佳的状态,也就是“不能算作妥协,最后终能达成一致”的选项只有7人;其他13人则游离在“不好说”的状态(图2)。   在设计方案出炉之前,设计师们普遍认为与决策人有足够充分的沟通(图3)。那么设计师们希望决策者做哪些方面的改善呢?他们最强烈的期望是“能事先把要求描述得足够清晰”,其次是“能留给设计师发挥的自由空间”“明确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时常变化”“懂得倾听,理解设计构想”“信任设计师的专业度”(图4)。      有限度的创新      在很多情况下,即便是构思完美的设计蓝图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不得不变通、退让、勉强。我们发现,做出妥协的最大原因是商业实现的难度(图5)。在商业世界里,设计师们的想象力只能在商业逻辑的基本框架中发挥而无法天马行空,反倒是设计概念的创新性显得影响最小。约有86%的设计师认为他们的工作具备创新性,其中26%认为足够创新,60%的人认为略有创新(图6)。由此可见,在设计范畴内实现一定的创新或许并不困难,而怎样将此创新转化为商业价值,或者说,实现符合商业逻辑又增注商业价值的创新才是难点。   抄袭对设计界而言相当敏感,然而当问及设计师们对抄袭的看法时,结果却有些意外。仅有3位设计师明确表示对抄袭的否定与痛恨,绝大多数设计师的态度并不那么激愤。他们大多认为一定的借鉴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而模仿也是现阶段的必然。不过,那些简单直接的抄袭也被大部分设计师所不齿。或许这也印证了大多数设计师工作“略有创新”的境况吧。      被低估的价值      就中国企业而言,往往重技术而轻设计。在当下设计的商业价值越来越多时,设计环节是否已具有战略性的地位呢?就这次小范围调查而言,情况比想象中乐观。有13人认为设计环节完全或大部分受到战略性重视,14人认为各占一半,8人认为大部分不是或都不是(图7)。排除小部分受访设计师所属的行业对设计的依赖性并不那么高的情况,我们有理由相信,大部分情况下设计环节已具备一定的战略性地位。此外,设计师之于产品对于公司整体战略的意义“非常了解”的人数,超过了“不太了解”与“完全不了解”的人数之和(图8)。   我们的调查还显示,对于商业世界中设计师群体的地位,持乐观看法选择“举足轻重”和“比较重要”的人数,与持悲观看法“普通角色”和“无足轻重”的人数基本相当(图9)。而对于设计或创意环节能体现的商业价值,80%的设计师认为被低估,其中34%认为严重低估,46%认为略有低估(图10)。      谁扼杀了好创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