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理论必考考点整理新版.docx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理论必考考点整理新版.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1 教育理论必考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一:班杜拉对强化的分类 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 2.替代性强化:观察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强化结果而受到强化。例如,教师对一个学生的助人行为进行表扬,这对其他同学就是一种替代性强化。 3.自我强化:个体可以参照一定的社会情境对自己的行为形成某种预期的标准,当他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满意,进行自我奖励。 知识点二: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的概念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做出决策。 学生学业评价是学校教学评价的核心。 2.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测验法又可以细分为论文式测验、客观性测验、问题情境测验和标准化测验4种。 3.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 (1)诊断教学问题; (2)提供反馈信息 (3)调整教学方向 (4)检验教学效果 4.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 (1)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和实施时间的不同,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类型要点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实施时间 教学之前(摸底测验) 教学过程中(口头提问) 教学之后 评价目的 摸清学生基础以便安排学习 了解学习过程,调整教学方案 检验学习结果,评定学习成绩 评价方法 观察、调查、作业分析、测验 经常测验、作业分析、日常观察 考试或考查 作用 查明学习准备情况和不利因素 确定学习效果 评定学业成绩 (2)根据评价标准的不同,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相对评价:是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它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故相对性评价也称常模参照性评价。 举例:水涨船高、矮子里找高个、国考、教师招聘考试、高考 绝对评价:是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它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别为目的,故绝对性评价也称目标参照性评价。 举例:驾照考试、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从业资格类考试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 5.配置性评价(安置性评价、准备性评价) 指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摸清学生的个别差异,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开展打下基础,评价的结果多用来分班分组。其目的为:合理安置学生,考虑区别对待。 6.表现性评价 指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环境中,运用先前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新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以考察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表现性评价是对学习的直接测量,评价本身既是测验又是学习活动。 知识点三: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 布鲁姆在其著作《教学目标分类学》中提出掌握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的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并且根据学习情境与其测量情境的变化程度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1)认知目标。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从低到高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2)情感目标。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和价值体系个性化五个等级。 (3)动作技能目标。这一方面的目标有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和习惯化六个层次。 知识点四:问题解决 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的特征;(2)人的知觉特点;(3)已有的知识经验;(4)功能固着(邓克尔提出);(5)定势(陆钦斯量杯实验);(6)酝酿效应;(7)原型启发;(8)动机和情绪;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2.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差异归纳 专家 新手 不注意中间过程,可以很快地解决问题 需要很多中间过程,而且要有意识地加以注意 或者立即推理,或者搜集信息,从头到尾地解决问题,即是一种再认的过程 先明确目的,从尾到头解决问题 更多地利用直觉,即根据生活经验的表征来解决问题 更多地依赖正确的方程式来解决问题 3.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如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和识别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udou1984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