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析论语中君子人格内涵及现实启示
简析论语中君子人格内涵及现实启示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论及思想的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是中国儒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值得注意的是,《论语》中“君子”一词从开篇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到末篇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竟然出现一百多次,为世人构建了一个蕴含丰富的“君子人格”形象。这一形象不仅是孔子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载体,而且还是他毕生以求的人格美学理想的外化,并最终演变成为中华民族对理想人格的共同审美标准,对后世人格塑造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人格”(personality)一词是舶来品,中国古代并没有这个词,但有与之含义相近的词语,如“人品”、“品格”等,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被中国文化所吸纳,被主要用来代表个体的道德水准,指人的伦理道德品质。在《论语》中,孔子把“人格”依次分为小人、士、善人、成人、贤人、君子、圣人等,并赋予了不同的德行规范。子日:“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述而》)。在孔子看来,“圣人”是道德修养最高的等级,难以企及,“故不得而见”,历史上也只有孔子被尊称为“圣人”。而仅次于“圣人”的“君子”却“得见”,在他看来,君子理想才更为切实,更具有现实性,是可以通过修炼而成为现实的“理想人格”,从而激发人们不断的克己修身,向“君子”靠近。在这千百年的追寻中,“君子人格”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包蕴丰富的审美理想,让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去评说、去建构,日久弥新,魅力无限,任何语言文字都难以全面概括。本文仅就孔子“君子人格”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发表一些看法。
一、“君子人格”的思想?群?
(一)君子仁爱守德,克己复礼
“仁”,指的是社会生活中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孔子道德体系中的思想核心,也是君子人格的道德基础。在《论语》中,孔子与弟子们探讨最多的就是“仁”: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里仁》)
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先进》)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日:“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攀迟问仁。子日:“爱人。”(《颜渊》)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切。”曰:“其言也切,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切乎?”(《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路》)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
以上讨论,“仁”的思想初见端倪:
1.爱人守礼。仁者爱人,仁德之人,明辨是非善恶,以孝悌为本,不犯上作乱为所欲为。居家“恭”、做事“敬”、待人“忠”,不把自己不喜欢不需要的事强加于人,“先难而后获”且“无怨”。君子要是可以“仁”来规范自己,“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爱人”的同时还要守礼,“礼”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不学礼,无以立。”(《季氏》)
2.克己复礼。在孔子看来,君子“克己”的最终目的是要“复礼”,即恢复周礼。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仁主内,礼主外。“仁”和“礼”内外兼修,相得益彰方为君子。
3.慎言多行。“仁”,至高无上,为了成仁,志士仁人甚至不惜牺牲生命。那么如何成仁?孔子认为“巧言令色”者不能成仁。“仁者,其言也切。”(轫:音ren,话难说出口。这里引申为说话谨慎。)孔子认为如果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即“恭”、“宽”、“信”、“敏”、“惠”的就可以成仁。“恭”,庄重也,庄重不受侮辱;“宽”,宽厚也,宽厚得人拥戴;“信”,诚信也,诚信得人任用;“敏”,勤敏也,勤敏就会高效;“惠”,恩惠也,恩惠能使唤人。一言蔽之,讷言敏行,君子“成仁”之道也!
(二)君子志存高远,治国安民
“君子人格”作为孔子实现政治理想的载体,出现在春秋后期的乱世,是时代的产物,必定要承担时代所赋予的价值,“不知命,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