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话文本总貌及其整理现状和学术价值.docVIP

联话文本总貌及其整理现状和学术价值.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联话文本总貌及其整理现状和学术价值

联话文本总貌及其整理现状和学术价值   摘要:现存联话文本情况极为复杂,有已经整理的,有著录、抄录的,有的散见于各类笔记,杂著之中。加强联话文本的整理可以拓展文学批评范围、钩沉社会史料、促进对联学学科建设, 关键词:联话;文本整理;现状;价值 中图分类号: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17(2010)03-0041-07      联话,是我国文论中的一种样式,与诗话、词话一脉相承。它讲述楹联的故事、楹联作家的轶事以及楹联创作的方法,评论楹联创作的得失,楹联特色常在短短妙语中被一语中的。同时,联话还保存了大量的对联作品及相关资料。其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有时和笔记相似,因此可以把它看作谈楹联的笔记。   联话出现得很晚,目前一致认同的最早的联话是梁章钜的《楹联丛话》。目前见到最早的版本是道光庚子(1840)夏日刊于桂林署斋的十二卷本。诚如梁章钜自序:“窃谓刘勰《文心》,实文话所托始;锺嵘《诗品》,为诗话之先声。而宋王?┲?《四六话》,谢?持?《四六谈麈》。国朝毛奇龄之《词话》,徐?之《词苑丛谈》,部列区分,无体不备,遂为任彦升《文章缘起》之所未赅。何独於楹联而寂寥罔述!因不揣固陋,创为斯编。””梁氏联话影响极大,此后联话创作蔚为大观,有的是补梁氏联话之未收联,有的是讲创作。无疑,联话的出现,对楹联理论的探索,楹联发展演变的轨迹追根溯源,楹联资料的保存,都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对联话文本进行搜集整理,必将大裨于学界。      一 总貌      (一)已经整理的联话。   龚联寿主编《联话丛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该书收录36种联话,兹列表如下:      (二)据笔者目前已知,确知著者的有51种。在这51种中,有的文本仍存却未经点校整理,有的在相关资料中被抄录,有的仅在相关文献中见其书目,情况不一。兹列表如下:      二、整理现状      从以上的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目前所见的联话共145种,加以整理的只有36种,约四分之一。表二中,已确知著者姓名的51种,据笔者所知,确知馆藏的只有9种。这些未完好保存的联话,通过其他文献转录、提及才为人知晓。表三中,作者署笔名的58种联话,他们可能是表二联话的一部分,也可能这58种本身就有重合。目前因为文献整理未到位,许多真实情况都不得而知。在搜集资料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相当多的联话散论。它们有的杂糅于随笔、杂录、琐谈中,如成尔玉《可盒杂录》、李抱一《抱一前闻》、姚永朴《旧闻随笔》;有的散见于报刊、杂志、地方编辑的资料中。这些联话,因为量大、形散,凭笔者个人之力,实难完成。这也是笔者撰文以期引起学界重视的一个出发点。      三、整理的学术价值      在对联话文本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后,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古籍整理中联话的整理的确是相当薄弱,这种状况亟需改变。加强联话典籍的整理,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拓展文学批评范围。   今天的文学批评史、文学批评的选集中,诗话、词话占有相当的篇幅,曾经被视为小道的曲、小说也有一席之地,却唯独没有联话。殊不知,联话,也是我国文论中的一种样式,与诗话、词话一脉相承。联话中保存大量的对联品评资料,既是对联的批评,也是诗、词批评的延续。联话的批评范畴、美学标准与诗词的批评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随园诗话。补遗》卷五云:“‘生面果能开一代,古人原不占千秋。’此余赠赵云松诗也。‘作宦不曾逾十载,及身早自定千秋、’此云松见赠诗也。近至扬州书院,见壁上有秀才吴楷集余第一句,配赵之第二句,作对联赠掌教云松,天然雅切。””在这里,袁枚将诗与联的批评结合起来。梁章钜《楹联丛话》中的批评重在“雅、切”,“雅”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多重含义。儒家文论坚持以“正”为“雅”,道家以“逸”为“雅”,他们都具有以“古”为“雅”的思想。“切”则包含有“契合”、“恰当”等意思。在梁氏以后的多家联话中,“雅”、“切”也是经常使用的一个术语。因此,研究联话可以继续探索“雅切”这一古代美学批评在新的文学样式中的表现形式。   再如,南铮《联话》:“制长联固要典雅,仍须一气呵成。若枝枝节节,纵金碧楼台,其如失之呆滞何,余曩见一联,颇气盛言宜,到底不懈,允推佳构。其联云:‘倘月前病榻光阴早知今日,拚槐芒勿踏,为尔攀留,省得些魂梦两番,向余泣别,说不尽妻则寡、弟则弱、子则幼、母则觞,只剩飘零双伯仲, 闻天上玉楼风景果胜人间,趁华表归来,语侬消息,倒不如摒挡一切,与子借行,口有个饭同吃、衣同穿、出同游、居同处,依然嬉戏两儿童。’闻此联为王某所作,王名孝廉,死者则其挚友耳。”e一幅好对联的的标准,作好对联的方法,联话在与诗话、词话的开开阖阖中拓展自己的一片天地。   另外,联话中常用的批评术语如“工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