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刑起源及其特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肉刑起源及其特点

肉刑起源及其特点   摘 要:肉刑在中国刑罚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国自产生国家之日起至西汉文帝时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一直是刑罚体系中重要的一种。由于中国国家起源的特殊性,肉刑也具有特殊性,它起源于古代战争,经历了由“治外”到“治内”的转变。??   关键词:肉刑;汉文帝;古代刑罚??   中图分类号:K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K2321003―0751(2008)02―0194―03??      一、肉刑的起源      肉刑起源的时间和方式,众说纷纭,有两种影响较大。1.起源于苗民说。《尚书#8226;吕刑》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粒??n,黥。”《尚?┦?#8226;??吕刑》是反映肉刑起源的最早记录。郑玄解释说:“?n,断耳。劓,截鼻。?粒?谓破阴。黥,为羁黥人面……”。2.创制于夏初说。《左传#8226;昭公六年》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汉书#8226;刑法志》云:“禹承尧舜之后,自以德衰而制肉刑。” 《孝经纬》也说:“三皇无文,五帝画像,三王肉刑。” 其实,肉刑的产生,经历了一个复杂而自然进化的过程。作为国家权力的一种,肉刑同国家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国家起源的具体途径不同,所形成的肉刑也就有所不同。作为法的发展的一种普遍的规律,肉刑和死刑都是原始社会“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同态复仇的延续,经历了由部族复仇――血亲复仇――个人复仇的转化,国家产生以后,执行刑罚权力便由国家来行使。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原始习俗。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候,对敌人只能采取剥夺生命的办法来维护本部落的安全,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古代死刑的肇始。在战争中,割损对方的身体甚至剥夺对方的生命是自然而然的事。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战俘奴隶的待遇,则将残损其身体以示其与本族人的区别,就逐渐形成了所谓的“墨、劓、刖、宫”刑的不同的执行方式。这些惩罚措施在原始社会末期以阶级暴力镇压为后盾,具有强制性,相应地变成了原始习惯法,随着国家的形成,习惯法就变成早期国家法了。据考古学的发现,在洛阳矬李龙山文化遗址的墓葬中的刑罚资料说明受刑者是异族人,而非本族人。上面所说的几种刑罚大都是在“部族征战或于征战相关的环境中出现和使用的,最起码与征战有着某种联系”①。因此,氏族战争中建立的国家的刑罚(肉刑)主要是针对异族而非本族的。蚩尤制五刑说以及《尚书#8226;尧典》中舜命皋陶作士,运用五刑,其主要原因是“蛮夷滑夏”。所以直到春秋时还有人强调:“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②近人吕思勉也说:“刑之始,盖所以待异族。”③“刑始于兵”则获得了古今中外许多人的肯??      二、肉刑和象刑的关系      我们可以先了解“象以典刑”的说法。关于这个说法,文献有多种记载。《尚书#8226;舜典》云:“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益稷》曰:“方施象刑惟明。”《尚书大传》:“唐虞象刑而民不敢犯,苗民用刑而民与相渐。唐虞之象刑,上刑赭衣不纯,中刑杂履,下刑墨檬,以居州里,而民耻之。”《慎子》:“有虞氏诛,以檬巾当墨,以草缨当劓,以菲履当刖,以艾跸当宫,布衣无领当大辟。”也既是说在尧舜时期,对于犯罪的人并不施以肉刑。只是在犯罪人身上置一块象征性标志:如用黑巾缠头代替墨刑;以草梗作帽代替劓刑;脚穿草鞋代替刖刑;把衣服前襟截短则是宫刑的象征;身穿无领的布衣则象征杀头。这样的说法,在后来的《白虎通》,《史记#8226;文帝纪》十七年诏,《汉书#8226;武帝》元光元年诏等史书都曾讲过。但是也有否定象刑只是一种象征性刑罚的。荀况即为一个。他在《正论》篇中道:“世俗之为治者日: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墨黥;草婴;共艾毕,菲履;杀赭衣而不纯,治古如是,是不然。以为治邪?则人固莫触罪,非独不用肉刑,亦不用象刑矣。以为轻刑邪?人或触罪矣,而直轻其刑,然则是杀人者不死,伤人者不刑也。罪至重而刑至轻也,庸人不知恶矣,乱莫大焉。凡刑人之本,禁暴恶恶。且征其未也。杀人者不死而伤人者不刑,是谓惠暴而宽贼也,非恶恶也。故象刑殆非生于治古,并起于乱今也。”荀况批判了“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的传统观念。这与荀况的法律与国家起源观是分不开的。他认为人性是恶的,即“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④。因此,有圣人“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是圣王之治而礼仪之化也”⑤。如认为如果“杀人者不死,伤人者不刑”而用象征性刑罚,就是重罪轻判,则会使罪与刑不相适应,这样可能会鼓励人们作恶。这样与就不符合圣人之意了,所以认为象刑并非产生于古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