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敦煌歌辞中一类特殊同义词对用.docVIP

试析敦煌歌辞中一类特殊同义词对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敦煌歌辞中一类特殊同义词对用

试析敦煌歌辞中一类特殊同义词对用   摘 要:敦煌歌辞中有一类在同一句话中双音节词语和单音节词语同义对用的语言现象。本文对这种同义词对用的特点、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简略谈了理解和掌握这种同义词对用规律对敦煌歌辞语言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敦煌歌辞 同义词对用 佛曲世俗化      一      敦煌歌辞是唐五代时期敦煌遗书中配合音乐歌唱的一类作品。文晓依据音乐范畴的不同,将敦煌文学中的1300余首歌辞作品,归统为三个大的类别:附着于隋唐燕乐曲式的曲子词;附着于宗教音乐曲式的佛曲、赞、颂、偈;附着于民间音乐曲式的俚曲俗调。在这些音乐各异、数目繁多的歌辞作品中笔者发现有一类特殊的同义词对用的情况值得我们的重视。兹从任半塘先生编的《敦煌歌辞总编》中举数例以供探讨(括号内为任先生所编歌辞序列号):   (1)天地玄黄辨清浊,笼罗万载合乾坤。(○二九二)   (2)自叹宿缘作他邦客,辜负尊亲虚劳力。(○一○八)   (3)不能知分感天恩,厌贱粮储轻粟豆。(一二九二)   (4)君自去来经几春,不传书信绝知闻。( ○八○七)   (5)更不?流生死河,永别泥??辞渴爱。(一○九八)   (6)春?颓?,旦?湍?,改变桑田易朝祚。(一二五九)   (7)嫌善人,亲恶友,习狎薰?~行乖丑。(一二九五)   (8)或浑炮,或细切,尽逞无明恣餐啜。(一二三三)   这八例中“笼罗―合、辜负―虚、厌贱―轻、不传―绝、永别―辞、改变―易、习狎―行、尽逞―恣”都在各自的语境中构成了同义关系。此类用例在歌辞中还有不少,限于篇幅兹不一一罗列。不难看出这种对用和我们常见的同义词对用在形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我们知道,同义词的对用形式基本上有两种。一是单句内对用。例如,《诗经?邶风?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方:并船)又《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兮?……”另一种是偶句对用。特别是在某些具有对偶特点的句式中,同义词的对用更为常见。例如:《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战国策?齐策四》:狗马实外厩,美女充下陈。《宋书谢灵运传论》:“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从所举的这些常见的同义词对用的例子来看,对用的两个词语的字数是相等的,一般是“单音节-单音节”“双音节-双音节”。而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前八例对用却是双音节-单音节。显然这种对用的形式有悖于中国传统的追求“成双成对”的文化理念,也不符合汉民族喜欢成对地使用词语的习惯。此种形式的出现是偶然的吗?或者说这仅是同义词对用的一个特例而不值一提吗?笔者认为这种特殊的同义词对用的出现必定有它的原因,而且这种对用的形式为我们考察汉语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化的过程大有裨益。为了更好地揭示这些问题,下面将分节介绍这种同义词对用的特点、形成的原因以及这种掌握对用规律的意义等。      二      从上文所引的这些例子来看,这种对用都出现于七言韵文中。我们知道,七言诗句中上四字与下三字意思相近、相对或补充者不在少数,但笔者遍查七言诗盛行的唐代文人诗却绝少能见到像敦煌歌辞中这样的对用现象。如在《唐诗三百首》所有的七言乐府、古诗、绝句、律诗竟无一如此用例。佛经中有不少七言偈语,但亦偶见类似情况。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敦煌歌辞中出现的这类同义词对用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这种同义词对用有它自己的显著特点。先看此种同义词对用出现的语境。经笔者对敦煌歌辞穷尽式地搜索并观察后发现,这种对用出现于两种固定的格式中。一是出现于上下文均是七言的对句中,如上述所举前五例即是。二是出现于三三七式音乐节拍的七言句中,如上述所举例(6)、(7)、(8)即是。其所在的七言的音乐节拍均为二二一二。而这两种固定的格式恰是敦煌歌辞比较擅长使用的(关于此两种句式下文还要涉及,兹不赘述)。不管是处于哪种格式,歌辞中同义双音节词语和单音节词语的交叉使用,都使得歌辞节奏鲜明而富于变化。   再看这对同义词在句中所表达的作用上的特点。整体来看,其“双音节动语+宾语”和“单音节动语+宾语”所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如上举例(1)中的“笼罗万载”和“合乾坤”表达的都是包罗天地万物之义。但从细微处来看,双音节动语结构和单音节动语结构在句中表达的意义有互相补充的作用。一般情况是,如果双音节动语领起的宾语是抽象的或是整体的,那么单音节动语后紧跟的宾语是具体的或是个体的;反之,如果双音节动语领起的宾语是具体的或是个体的,那么单音节动语后紧跟的宾语是抽象的或是整体的。如:“文宣王,五常教,夸骋文章丽词藻。”(○六三○)其“夸骋”领起的是一整体概念“文章”,而“丽”即接其“文章”中的具体所指“词藻”以作补充;如“不能知分感天恩,厌贱粮储轻粟豆。”(一二九二)其“厌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