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新桂系政府对广西疫病应对
试析新桂系政府对广西疫病应对
摘要:20世纪30、40年代新桂系政府对疫病防治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不仅比较有效地防止疫病的发生和扩大,直接保存了劳动力,促进广西医疗卫生和医疗教育的发展。而且还完善了当时广西卫生防疫机制,扩大了政府职能,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政府的理念。然而由于防治物资缺乏,社会动荡等原因,新桂系政府对疫病的防治能力仍然很有限。
关键词:新桂系政府;疫病;应对
中图分类号: K26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1494(2010)03-0127-03
广西“位属亚热带,气候溽暑,古称瘴疠之地,传染病终年流行,而卫生设施至为简陋”[1]195,所以在民国时期,广西疫病流行的频率很高,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深重的损害。为此,在20世纪30、40年代,以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为首的新桂系当权者认为必须改变广西卫生事业落后的局面,于是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制定卫生行政计划,筹建各级卫生机关等,建立了政府对疫病的防控体系,在客观上促进了广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这些应对措施对当今社会有着深远的借鉴意义。
一、新桂系时期广西疫病流行概况
新桂系统治时期,广西灾害连年不断,导致疫病频繁发生。军事上,“军事行动不绝……在全省里面,很少没有遭过兵灾的区域”[2]。战争严重破坏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饥莩遍野,无人掩埋处理,导致病菌的滋生与传播,疫病流行,大量难民外逃,又使疫病随之扩散。自然灾害方面,水、旱、风、火、虫、雹等自然灾害也是连年袭击,仅就1932年至1941年的不完全统计,全省共发生水灾199县次,旱灾126县次,风灾18县次,火灾628次,虫灾23县次,雹灾13县次[1]222-225。异地间因避难、经商等的人口流动以及不良的生活习俗,也是疫病频繁发生的诱因。如1937年的霍乱则是因商人经商、人口流动由香港传入梧州,再蔓延到平乐、南宁、百色、龙州等地的。丧葬停尸、人畜杂居、饮用生水、随地便溺等不良的生活习俗,加剧了广西疫病的发生和传播。据1934年至1941年的不完全统计,广西全省流行疫病共856次,疫病类型主要有霍乱、伤寒、赤痢、流行性脑脊膜炎、疟疾等[1]199。1947年,全省又有66个县市流行天花,22个县市流行霍乱,43县市流行鼠疫[3]。疫病的流行造成了疫区人口大量损失,劳动力减少。据1937年统计,广西该年度死亡人数为236781人,其中因伤寒、赤痢、疟疾、霍乱、鼠疫等疫病死亡的总人数为72160,约占当年死亡人数的30.48%。
二、新桂系政府对疫病的应对措施
面对广西频发的疫病,新桂系各级政府部门均投入到了防疫之中,采取各种措施应对疫病,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确立完善卫生防疫机制。
1.设置专门防疫组织机构。新桂系重执掌广西后,1931年,根据《广西建设纲领》,省政府设立卫生委员会负责全省的卫生防疫工作。省政府还将全省划分为梧州、南宁、桂林三大卫生区,每区设省立医院1所,负有防疫职责。各县防疫工作由各个卫生区、省立医院负责办理。到1937年,全省改为11区,每区下设医疗卫生防疫队和检疫所,专门负责防疫工作,初步形成了由省卫生委员会――卫生区――防疫医疗队和检疫所构成的卫生防疫组织系统。这些组织机构的设立大大加强了对疫病的防控能力。此外,各个重要市区,如:桂林、梧州、南宁、柳州、百色等地,每年在夏季均成立防疫委员会;在各交通要点,如:全州、鹿寨、龙州、梧州、玉林、柳州、百色等,设置检疫所,对往来客商舟车实行检疫,这就更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有效地预防控制疫病的发生与传染。
2.颁布防疫法规。新桂系在设置完善卫生行政体系的同时,还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使防疫工作更有章可循。“1934年12月,省政府颁布《种痘暂行办法》,规定每年春秋两季推行种痘,疫苗有政府分发,种痘人员由乡镇长(均推行种痘训练)和卫生机构人员担任”[4]。到1943年,除中央颁布一些相关的防疫法律法规外,广西单行的法规尚有《广西省传染病预防章程及其施行细则》、《广西省检查娼妓健康规则》、《广西省各检疫行检疫规则》、《广西省各县市推行种痘办法》等[5]。此外,有关传染病的法令还涉及到交通检疫、海港检疫、防疫人员奖惩等方面。
3.加强卫生种痘及疫苗注射工作。为了对瘟疫进行有效地控制,新桂系政府积极倡导并进行卫生种痘和注射疫苗。从1934年起,每年分春秋两季种痘,各县、乡(镇)、村(街)普遍推行种痘,痘苗由省政府免费发给。据统计,“1934年全省的种痘人数有206,625人,1935年340,697人,1936年增加到762,067人,1937年达945,617人,1938年前六个月仅种秋季痘就有498,616人,种痘人数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