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池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docVIP

贵池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池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

贵池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   摘 要:该文介绍了池州市贵池区水稻生产概况及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关键词:水稻生产;精确定量栽培;应用推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2-0020-02   1 贵池区水稻生产概况   贵池区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滨长江,南接黄山,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中低山地,中部多丘陵,北部为沿江洲圩区,为典型的“七山二水一分田”江南丘陵地形,全区耕地面积34 120hm2,人均耕地0.056hm2。贵池地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均温度16.1℃,年均日照时长为1 900h左右,年均降雨量在1 400~1 700mm,平均无霜期242d。土地肥沃,适宜水稻生长。多年来是以双季稻种植为主的“四稻”混栽区,早、中、晚、单晚播种面积常年分别为1.13、1.67、1.10和0.35万hm2。早稻以中熟品种为主,中籼稻以中熟感温型杂交稻为主,晚稻早熟感光型品种占多数。   近几年由于青壮劳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高龄化、水稻生产粗放化日趋凸显,为扭转不利局面,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我区一方面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大力扶持家庭农场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推广水稻工厂化育插秧、钵育机插、统防统治等技术并开展“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服务组织建设工作,着力提高全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目前全区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262个,共经营水稻种植面积3 533hm2,家庭农场、合作社及其他社会服务组织共流转土地12 933hm2,占耕地面积的37.5%,育秧工厂30多座,服务面积4 000hm2,育插秧机械化率近10%,机耕机收机械化水平达85%。   同时种植大户在“节本增效”的取舍中大多选择“节本为主,增效为辅”,水稻种植技术的轻简化成为趋势,加上近年来稻谷市场持续低迷,因此我区水稻种植制度业已发生一定的改变,成为以“麦―稻”、“油―稻”的单季稻两熟制种植模式为主的“四稻”混栽制度。所以,在全区水稻播种面积基本稳定(42 520hm2左右)的情况下,2015年早、中、晚、单晚播种面积出现一定的变化,分别为9 000、20 920、8 400和4 200hm2。   2 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品种“多、乱、杂”现象严重 我区“四稻”品种100多个,一些淘汰的品种仍然在市场上出现,可以通过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和新型农民技术培训的实施,逐步提高农民种植优质稻意识,把我区水稻主推品种组合控制在10个以内。   2.2 有效穗不足 一是秧苗素质不高,二是栽插密度不够,有的田块只有13.5~16.5万穴/hm2,机插秧能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穴数,但全区机育机插面积只有10%左右。   2.3 育秧方式落后 育秧环节粗糙,易出现烂芽、死苗等现象。我区水稻育秧方式主要为湿润育秧、旱育秧和机插秧,分别占比70%、20%、10%。要严格掌握好种子的晒种、消毒、日浸夜露催芽、露白时播种、壮秧剂使用剂量(1∶200)等技术环节,常规秧龄控制在30d,工厂化高密度秧龄20d左右。   2.4 施肥不合理 施肥“一头轰”,重施基肥、分蘖肥,少施或不施穗粒肥现象普遍,偏施氮、磷肥,钾肥施用量少,有机肥几乎不施,施肥时面施基肥较多。要改盲目施肥为测土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应依据不同田块的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水平,采取“控N增P、K”均衡施肥,基肥中有机肥在耕前施下,化肥在耕后整地前施下,分蘖肥在栽后7d左右施下。穗肥看苗于倒二叶或倒四叶时1hm2施75~90kg尿素加75kg氯化钾。灌浆期酌情可用磷酸二氢钾3 000~3 750g加尿素7 500g兑水喷施。   2.5 晒田不及时、不科学 因为提水灌溉,水资源紧张,农民插秧时总是满田水插秧,深水活棵返青,寸水分蘖,导致低位分蘖淹埋,分蘖成穗率不高,大穗不多。不及时搁田,土壤通透性差,水稻根系不健壮;田间小气候湿度大,利于病虫滋生,无效分蘖多。应改变为:移栽时薄水浅插,返青期浅水,分蘖前期(栽后20d以内)浅水湿润交替;全田总苗数达到预期穗数80%左右晒田,拔节初期以干为主,二次枝梗分化期至抽穗开花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以浅水湿润交替为主,灌浆至成熟干湿交替,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收获前7d断水。   2.6 机插秧推广面积不大 2012年推广水稻工厂化育插秧技术以来,有效解决了栽插密度不够造成的穗数不足问题,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由于我区属山区农业县,丘陵、山区耕地面积较多,田间道路崎岖,目前育秧工厂30多座,服务面积4 000hm2,育插秧机械化率只有10%左右,针对这些现状,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土地的综合治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