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对笙传承与规范创新设计
针对笙传承与规范创新设计
摘 要:为了更好的推广以及传承笙的传统艺术文化,在对笙的制作工艺的了解基础上,对笙提出建议并解决音位、指法等问题,在传统笙的基础上对其外形和使用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设计出既有创新部分又保留必须传承部分的笙,使得笙在时代发展中能够通过改革与规范传承下去。
关键词:创新设计;笙的制作;改革与规范;传承
检 索: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10-0097-02
The Innovation Design Based on Sheng’s Inheritance and Specification
WANG Yi-fan, LIU Quan-lei, LIU Yu(Art and Design College,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Tianjin 300457,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and inherit the sheng’s traditional art,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Sheng, give suggestion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phoneme, fingering,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shape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 both part of the innovation and the retention of heritage in this desig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so that it can be in the reform and heritage.
Key words :innovative design, production of sheng; reform and regulation; inheritance
Internet :
引言
起源于3000年前的笙在古代被称之为“和”,是我国民乐乐器的代表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簧的乐器。笙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很好的发展,但随着时间的变迁明清时期后开始逐渐衰落,解放后各种文艺团体的涌现为笙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促使笙得到改进,例如现在普遍运用的二十一簧,二十四簧和三十六簧,克服音域不广,不能转调和不能迅速演奏等特点,给笙又带来了新的生命活力。目前国内一批学者在笙的传承与变革方面展开研究,但大家都以研究笙的曲调和演奏方式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与创新,这对笙的创新设计并没有太大帮助。针对这一点,在对笙的特点与文化进行了解后,结合改革与规范的方法对笙的外观与功能进行创新设计。将传承与创新结合,在满足传承的基础上进行结构和外观的创新,对笙的传承与创新具有指导意义。
一、笙的改革与规范
阻碍笙的发展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社会历史的原因之外,诸多不规范、不统一的指法及音位排列现象也是制约笙发展的重要原因。不规范、不统一,笙就难于教学普及,难于在改革规范中创新。因此,许多行内人士例如北京民族乐器厂笙制作师孙汝桂先生、香港中乐团郑德惠先生等都非常重视笙的规范化问题。所以笙的发展不仅注重使用上的改革规范,为了与时代传承下去更应该注重外观上的创新设计,通过各方面的改革、规范以及创新外观的设计,最终能让笙慢慢兴盛慢慢传承下去是最终目的。
(一)音位排列与手指指法规范
笙的音位排列的方式很多,流行范围非常广泛,传统笙的持笙方法主要分为两大派别:一是山西的持笙方法,二是河北的持笙方法。
山西的持笙方法优势是右手掌的部分来承担着笙的重量,用力量不均衡的两只手右手来承担笙体的重量,左手便于放松手指便于灵活操作。但山西持笙法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在笙(二十一簧以内)演奏的过程中只能用双手的七根手指,剩下的三根手指不用,这样会造成手指力量分配不均导致操作不方便并且也会影响速度,特别是吹奏笙时左手的中指和食指的不同的关节来操作三个孔。
河北的持笙方法手指按孔分配比较合理,没有手指力量负担过重或负担不均匀的问题,所以河北的持笙方法更让人们能够容易接受并且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二)笙的制作工艺以及形态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现代笙有二十一簧,二十四簧和芦笙排笙,它们都是笙簧类乐器,但是形态并不统一、不规范以及不标准。经过对天津地区的调研和对天津津宝乐器有限公司的调研发现,笙要去乐器厂家定做才可以购买,根据所需求的音色音域音调来制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