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医学治病原理—新.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耳医学治病原理—新.ppt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四味学堂 耳医学发展 壹 耳穴治病原理 贰 中医临床医师 小儿中医调理师 现代中西结合观察员 营养师 自然医学疗法会员 王岩医师 首先耳穴是起源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必须牢牢谨记(我骄傲!) 因为法国人认为,耳穴是由法国Paul.Nogier 保罗.诺记尔在1956年发现的,其实耳穴不是他们最早发现的,今天就为大家详解! 清代医学家张振鋆与其族弟张地山 他们著有《厘正按摩要术》一书,提出了耳背分属五脏的理论,并且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耳穴图! 民间流传 民间当猪、牛、羊发生瘟疫时,常用碎碗片或刀具划破耳廓放血治疗,或剪耳尖治疗。可见耳尖消炎的厉害。 民间流传很多耳穴治病的方法:如针刺耳轮,治腮腺炎;手捏耳垂治感冒,针刺耳道口出血治胃病,耳背静脉放血治湿疹。嘉兴民间,在1935年用移星法(即以油灯芯灼灸耳尖)治疗角膜炎和结膜炎。浙江民间还有人用烧酒滴耳治疗牙痛。等等。 耳穴来龙去脉之萌芽时期 从公元前到公元20世纪50年代,可以称之为耳穴的萌芽时期。这个时期耳穴发展缓慢,耳穴的数量仅10余个,应用耳穴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记载不系统,零散记载于各医书中,但是这些文献记载证明了耳穴起源于中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973年长沙马王堆四号汉墓出土了大量帛书。其中《阴阳十一脉灸经》中有关于“耳脉”的记载。 祖国现存最早中医著作《黄帝内经》包含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 其中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提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结走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灵枢-口问篇》则提纲挈领地指出:”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意思就是耳朵是许多经脉聚集的地方。 各时期百花争放 唐代著名医学家药王孙思邈著的《备急千金方》提到,”取耳中孔上横梁,针灸之,治马黄黄疸,寒暑疫毒等病“这一记载说明耳中穴的部位相当于现在的耳轮脚,并且对耳中穴位的功能和主治做了详细的描述。 另一个著作《千金翼方》中还记载了另一个穴位---阳维穴,书上说:艾耳后筋上阳维穴可治耳风聋雷鸣,灸耳阳维五十壮,在耳后引耳令前弦弦筋上是.“这就是阳维穴的位置、主治和施治方法。 驰名世界的针灸名著《针灸大成》(杨继洲撰,1601年)中也有耳穴记载。在《针灸大成-经外奇穴》中记载:”耳尖二穴,在耳尖上,卷耳取尖上是穴,治眼生翳膜,用小艾炷五壮。详细记述了耳尖穴的部位、取穴法和主治,这个耳穴的穴名和取穴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运用耳廓诊断疾病,在《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载。 古代医学已注意到通过观察耳朵的位置、大小、厚 薄、形态及颜色来诊断脏腑的机能,尤其是肾的情 况。  《黄帝内经-灵枢-世传篇》记载: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 《黄帝内经-灵枢-本脏篇》记载:耳黑色小理者肾小,粗理者肾大,耳高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所以耳朵大,长,厚就是长寿之相。 耳穴发展 医家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指出:”凡耳轮红润者生,或黄或黑或青而枯燥者死,薄而白,薄而黑者皆为肾败。此句话从耳朵的颜色可以判断出人的健康状况,耳朵上如果出现黑色,褐色或者蝇屎状的颜色,而且洗不掉,这些都是不吉之兆,一定要体检。 最早定义 耳穴顾名思义就是耳朵上的穴位。 用耳朵上的穴位治疗疾病或者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亚健康就是阴阳失衡)的方法就叫“耳穴疗法”,较早的叫法是 “耳针疗法”,简称“耳针”。 而耳针中国古人称之为 “小针”、“微 针”或 “耳底神针”(这名字霸气!)  耳针是祖国针灸的一个分支,即用针刺耳朵上的穴位来治病。 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 经络学说 神经学说 德尔他反射学说 全息学说 经络学说 循行于耳廓中央的有三焦 胆 小肠等经脉 循行于耳廓周围的有三焦 胃 膀胱等经脉 加上阴经和奇经八脉等均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综上《灵柩—口问》篇说: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经络学说 经络是“内属脏腑,外联肢节”的网络组织,众多经络通聚于耳构成 脏腑 经络 耳穴 三者直接相通的关系 脏腑产生的气血津液通过经络传注运行于耳廓,使他发挥良性的 自动的 双向性的调节功能 当邪气侵犯时,又通过经络作用反应在相关耳穴上,便出现了颜色 形态 皮屑 皮疹 血管 电阻 痛阀等改变,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对耳穴进行刺激时,还是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恢复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美容保健的目的。 神经学说 耳廓的神经很丰富,有来自脊神经丛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 有来自脑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